三、報告的寫法
(一)報告的標題和主送機關
1.報告的標題
報告的標題,有兩種寫法,一是發(fā)文機關+主要內容+文種的寫法,如《****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于清理黨政干部違紀違法建私房和用公款超標準裝修住房的報告》;二是主要內容+文種的寫法,如《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公共場所防火工作的報告》。
2.報告的主送機關
行政機關的報告,主送機關盡量要少,一般只送一個上級機關即可。但行政機關受雙重領導的情況比較多見,只報送其中一個上級機關顯然不妥,因此,有時主送機關可以不止一個。報告應報送自己的直接上級機關,一般情況下不要越級行文。
作為黨的機關公文的報告,要按《中國******機關公文處理條例》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 向上級機關行文,應當主送一個機關;如需其他相關的上級機關閱知,可以抄送”。
(二)報告的正文
1.報告導語
導語指報告的開頭部分,它起著引導全文的作用,所以稱為導語。
不同類型的報告,其導語的寫法也有較大不同。概括起來,報告的導語有以下幾種類型:
背景式導語。
就是交代報告產生的現實背景,例如:
前不久,中央紀委召開了部分省市清理黨員干部違紀建私房座談會,總結交流了各地清房工 作的情況和經驗,并就清房中遇到的一些政策性問題,進行了討論,根據各地的做法和座談 會中提出的問題,中央紀委常委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根據式導語。
就是交代報告產生的根據,例如:
根據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的指示,我廳于去冬派人到涪陵市和渠縣,與市、縣的同志一道 ,對城鎮(zhèn)貧困戶的情況作了一些調查。涪陵市委、市政府和渠縣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立即采取措施,著手解決這一問題。現將兩地城鎮(zhèn)貧困戶的情況及 采取的措施報告如下:
敘事式導語
在開頭簡略敘述一個事件的概況,一般用于反映情況的報告。例如:
19××年2月20日上午9時40分,我省××市百貨大樓發(fā)生重大火災事故,市消防隊出動15輛 消防車,經四個小時的撲救,大火才被撲滅。這次火災除消防隊員和群眾奮力搶救出部分商 品外,百貨大樓三層樓房一幢及余下商品全部燒毀。時值開門營業(yè)不久,顧客不多,加之疏 散及時,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此次火災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92萬余元。
目的式導語
將發(fā)文目的明確闡述出來作為導語。例如: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轉林業(yè)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報告的通知》(國發(fā)〔19 ××〕42號)切實做好我市防火工作,保護和發(fā)展森林資源,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服務,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就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以幾點意見:
報告導語的寫法不止以上四種,運用時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靈活處理。
2.報告主體
報告的主體也有多種寫法,下面擇要介紹幾種常見形態(tài)。
總結式寫法
這種寫法主要用于工作報告。主體部分的內容,以成績、做法、經驗、體會、打算、安排為主,在敘述基本情況的同時,有所分析、歸納,找出規(guī)律性認識,類似于工作總結。
總結式寫法最需要注意的是結構的設計安排。按照總結出來的幾條規(guī)律性認識來組織材料、安排層次,是最常用的結構方式。例如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朱基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分為十個部分,分別是:一、1999年國內工作回顧;二、堅持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三、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zhàn)略性調整;四、繼續(xù)推進改革,全面加強管理;五、加快科技、教育發(fā)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七、搞好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社會穩(wěn)定;八、從嚴治政,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九、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十、關于外交工作。
“情況——原因——教訓——措施”四步寫法
這種結構多用于情況報告。先將情況敘述清楚,然后分析情況產生的原因,接著總結經驗教訓,最后提出下一步的行動措施。例如《××省商業(yè)廳關于××市百貨大樓重大火災事故的報告》,采用的就是這樣的寫法。
指導式寫法
這種結構多用于建議報告。希望上級部門采納建議,批轉給有關部門執(zhí)行、實施,是建議報告的基本寫作目的。為此,建議要針對某項工作提出系統(tǒng)完整地方法、措施和要求,對工作實行全面的指導。形式上采用分條列項的方法逐層表達。例如《××省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廠礦企事業(yè)單位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針對計劃生育問題向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四條建議:一、加強組織領導;二、明確職責;三、提高干部素質;四、落實經費。
3.報告結語
報告的結語比較簡單,可以重申意義、展望未來,也可以采用模式化的套語收結全文。模式化的寫法大致是:“特此報告”;“以上報告,請審閱”;“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執(zhí)行”等等。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