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策劃方案的應試方法
(一)運用倒推法,全面分析原因 任何問題的產生總是有其原因的,如果要想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就必須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區(qū)分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并針對各個原因分別提出解決方案。在分析原因時,我們通常使用倒推法,即從材料所反映的表面問題一步一步地推導出產生表面問題的本質原因,即深層次存在的問題。以2000年中直機關公務員申論考試所提供的材料為例,該材料所描述的主要問題是:某印刷廠為提高經濟效益引進新技術設備,產生噪音污染引發(fā)鄰近小區(qū)居民的糾紛,訴諸司法審判。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做以下推導: 印刷廠與居民H發(fā)生糾紛,引發(fā)司法訴訟的原因→因為印刷廠引進的設備產生了嚴重噪音引發(fā)了居民H腦溢血→因為印刷廠設在小區(qū)內,并緊靠居民H的住宅→城市規(guī)劃不合理。(“→”表示問題產生的原因) 另外,對于印刷廠的設備引起噪音的原因,我們還可以作如下推導:①企業(yè)的噪音處理設備不合格;②企業(yè)的管理人員對噪音污染不夠重視;③環(huán)保部門對企業(yè)的環(huán)境污染管理不夠及時和完善。 由此,我們就可以推出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市布局不合理。 通過對以上原因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得出以下方案: 1.目前,以企業(yè)自身出資為主、政府撥款為輔建立印刷廠的噪聲處理設施,將噪聲控制在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以內。堅決杜絕夜間作業(yè),如有違反,處以5000~10000元的罰款。 2.基本維持市環(huán)保局的處理決定,XX印刷廠對H腦溢血病發(fā)負有部分責任,雖然印刷廠已有整改,但已造成H病發(fā)致殘,應賠償經濟損失10000元。 3.設立居民可以直接反映噪音污染情況的熱線電話,由市人大、市環(huán)保局聯合組成監(jiān)察小組,及時處理居民反映的環(huán)保問題。 4.用3~5年的時間,在郊區(qū)建立一座高技術含量、高環(huán)保標準的新印刷廠,將市內的印刷廠搬出。建議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區(qū)建立污染嚴重的企業(yè)的規(guī)定。 5.市環(huán)保局組織“環(huán)境保護企業(yè)發(fā)展”學習班,對各大企業(yè)領導進行輪訓。
(二)針對不同原因,制定相應對策 在弄清引起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之后,我們就可以針對各個原因分別制定不同的對策了。一般說來,問題的產生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即人、政策、法律、法規(guī);經濟利益;科學技術;宣傳、教育。因此,我們在制定相應對策的時候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由“人”的問題引發(fā)的問題,我們可以具體分析是由哪類人引發(fā)的,然后再針對不同的人制定相應的對策。由于政府的原因,我們就要追究相關領導者和當事人的責任;由于群眾的原因,我們就要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由于個別人的原因,我們就要對個別人進行獎勵或懲罰。 2.由于“政策、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的原因,我們就可以考慮修改政策,完善法律法規(guī),撤銷或改變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 3.由于“經濟利益”的原因,我們就可以考慮以下方面,對某些企業(yè)或個人為了私利而危害公共安全或損害大部分人民群眾的利益時,我們就可以責成企業(yè)或個人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則強制關閉企業(yè),或追究個人的相關責任。而對于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得已損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的情況,我們則可以視情況,采取各種措施盡可能將損害降低到最低點,并給予受損害的群眾一定的賠償。 4.由于“科學技術”的原因,可以考慮增加資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周期;可以引進人才、先進的管理方法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努力培養(yǎng)科技人才等。 5.由于“宣傳、教育”的原因,就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及各職能部門加大宣傳力度,鞏固相應宣傳成果等。
(三)進行方案評估,選擇最優(yōu)方案 方案評估是指對上面提出的各種方案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論證,并在此基礎上選定最佳的方案。在進行方案評估時一般要遵循兩個原則,即效益性原則和可行性原則。效益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方案評估時,應考慮每一個方案可能會給人們帶來多大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然后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選擇最佳方案?煽啃栽瓌t是指所提出的方案有幾條在現實生活中是行得通的,或者說,所提出的方案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可靠性?偠灾,在進行方案評估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能否保證解決材料提出的問題;二是付出的代價盡可能。蝗浅袚娘L險盡可能;四是產生的副作用盡可能;五是獲得的收益盡可能大等等。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希望與其他公務員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公務員論壇>>>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