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4 】
B:新資產組B減值損失84.5,要在原資產組B300萬和辦公樓分攤額112.5萬之間進行分攤。
原資產組B分攤減值損失= 84.5×300/(300+112.5)=61.45
辦公樓分攤額分攤減值損失= 84.5×112.5/(300+112.5)=23.05
C:新資產組C減值損失8,要在原資產組C400萬和辦公樓分攤額150萬之間進行分攤。
原資產組C分攤減值損失=8×400/(400+150)=6
辦公樓分攤額分攤減值損失=8×150/(400+150)=2
【解答5 】
對資產組B、C和辦公樓確認減值損失、計提減值準備(A未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資產組B 61.45
資產減值損失——資產組C 6
資產減值損失——辦公樓 25.05(23.05+2)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資產組B 61.45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資產組C 6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辦公樓 25.05
【解答6 】
計提減值準備之后,資產組A、B、C和辦公樓的賬面價值為:
資產組A賬面價值=200-0=200
資產組B賬面價值=300-61.45 =238.55
資產組C賬面價值=400-6=394
辦公樓賬面價值=300-25.05=274.95
至此,完成了第一層次的減值測試。
第二層次的減值測試
第二層次:將不可分攤的總部資產研發(fā)中心,以及辦公樓和ABC三個資產組,構建成一個資產組組合,從而計算研發(fā)中心的減值。
(1)計算資產組組合的減值損失,即確定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
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A200+B238.55+C394+辦公樓274.95)+研發(fā)中心100=1107.50+100=1207.50
資產組組合的減值損失=賬面價值1207.50-可收回金額1440=-232.5?梢,資產組組合的沒有減值,組合內每個項目均未進一步減值,因此,研發(fā)中心并未減值,其他四個項目也不必進一步確認減值損失。第一層次的減值損失就是最終的減值損失,第一層次計提減值的會計分錄就是最終的會計處理。
假設將資產組組合可收回金額1440改為1000萬元。則如何進行減值測試呢?
資產組組合減值損失=1207.50-1000=207.50
研發(fā)中心分攤減值損失=207.50×100/(1107.50+100)=17.18
資產組ABC和辦公樓(第一層次資產組)分攤減值損失=207.50×1107.5/(1107.50+100)=207.50-17.18=190.32
資產組A分攤減值損失=190.32× 200/1107.50=34.37
資產組B分攤減值損失=190.32× 238.55/1107.50=40.99
資產組C分攤減值損失=190.32× 394/1107.50=67.71
辦公樓分攤減值損失=190.32× 274.95/1107.50=47.25
累計減值損失
此處假設資產組A、B和C分攤減值損失之后,組內各資產的賬面價值均不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該資產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和零。
這是各個資產組在第二個層次需要確認減值損失。
把第二層次的減值損失與第一層次的減值損失進行累計,得到最終應計提的減值損失。
資產組A累計減值損失=34.37+0=34.37
資產組B累計減值損失=40.99+61.45=102.44
資產組C累計減值損失=67.71+6=73.71
辦公樓累計減值損失=47.25+25.05=72.30
研發(fā)中心累計減值損失=17.18(無第一層次)
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 (借方對應)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資產組A 34.37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資產組B 102.44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資產組C 73.71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辦公樓 72.3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研發(fā)中心 17.18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