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計量
投資性房地產后續(xù)計量模式有兩種:成本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但是,一家企業(yè)一個時點,只能存在一種計量模式。
一、成本模式
成本模式計量的會計處理,和固定資產一樣,要對房地產計提折舊、計提減值,確認其他業(yè)務收入或成本。設置“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成本模式的賬務處理環(huán)節(jié)
會計處理環(huán)節(jié)有5個:
(1)取得資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
貸:銀行存款
(2)確認租金收入
借:銀行存款(或其他應收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表明副營業(yè)務)
(3)計提折舊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表明副營業(yè)務)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
注:投資性房產計提折舊比照固定資產,當月增加的投資性房產下月開始計提折舊;投資性地產攤銷比照無形資產,當月增加的投資性地產當月開始攤銷。
(4)計提減值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注:可收回金額的確定和減值轉回規(guī)定等比照固定資產。
(5)處置
、俅_認處置收入
二、公允價值模式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有兩個條件:(1)所在地有活躍市場;(2)市場價格可以獲得。
公允價值的確定順序:(1)市場公開報價;(2)最近類似價格;(3)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
公允價值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既不計提折舊,也不計提減值,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投資性房地產”科目下設“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兩個明細科目。
會計處理環(huán)節(jié)有4個:購建資產、取得租金、期末計價、處置。
公允價值模式的賬務處理
(1)取得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貸:銀行存款
(2)確認租金
借:銀行存款(或其他應收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3) 期末計價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跌價則為反向的分錄。
(4)處置
、偬幹盟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谵D銷科目余額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借或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或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例題】甲為一家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20×7年3月10日,甲企業(yè)與乙企業(yè)簽訂了租賃協(xié)議,將其開發(fā)的一棟寫字樓出租給乙企業(yè)使用,租賃期開始日為20×7年4月15日。20×7年4月15日,該寫字樓的賬面余額45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47 000萬元。20×7年12月31日,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48 000萬元。20×8年6月租賃期屆滿,企業(yè)收回該項投資性房地產,并以55 000萬元出售,出售款項已收訖。甲企業(y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不考慮相關稅費。(答案金額單位為萬元)
【參考答案】
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7年4月15日,存貨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47 000
貸:開發(fā)產品 45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 000
(2)20×7年12月31日,公允價值變動: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000
(3)20×8年6月,出售投資性房地產:
借:銀行存款 55 000
貸:其他業(yè)務無收入 55 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 000
其他業(yè)務成本 45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47 000
——公允價值變動 1 000
第三筆分錄拆分
借:銀行存款 55 0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55 00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48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47 0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 0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000
貸:其他業(yè)務成本 1 0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 000
貸:其他業(yè)務成本 2 000
處置損益=(55 000-48 000)+(47 000-45 000)=9 000
兩種計量模式的區(qū)別
公允價值模式與成本模式的區(qū)別在于,不計提折舊和減值,但期末要根據(jù)公允價值變動調整賬面價值。另外,處置時,不僅要確認處置收入和轉銷賬面價值,還要轉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資本公積的科目余額。
兩種模式出售房地產時均應計算營業(yè)稅: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三、投資性房地產后續(xù)計量模式的變更
(一)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
注:調整變更日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即調整完了以前全部年度的差異。
(二)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