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臨床助理醫(yī)師《微生物學》復習講義匯總
第九單元 病原性球菌
重點提示
本單元2000~2009年約考過7題,分別是關于致癡陛葡萄球菌的鑒別要點、鏈球菌屬致病物質(zhì)的種類和所致疾病、肺炎鏈球菌致病性,這些內(nèi)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同時考生也需要掌握葡萄球菌屬的分類及致病性、腦膜炎奈瑟菌的形態(tài)染色特征及淋病奈瑟菌的形態(tài)染色特征。
考生需要了解甲型鏈球菌的致病性、膜炎奈瑟菌微生物學檢查及腦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學檢查。
考點串講
一、葡萄球菌屬
(一)生物學性狀
1.形態(tài)染色 球形或橢圓形,無鞭毛,無芽胞,革蘭陽性。
2.分類與分型 可分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三種。
3.抗原結構 ①葡萄球菌A蛋白。②多糖抗原。③莢膜抗原。
(二)致病物質(zhì)和所致疾病
1.致病物質(zhì)
(1)凝固酶:能使含有枸櫞酸鈉或肝素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發(fā)生凝固的酶類物質(zhì),致病菌株多能產(chǎn)生,常作為鑒別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標志(2000)。
(2)葡萄球菌溶血素。
2.所致疾病
(1)化膿性炎癥: ①皮膚軟組織感染;②內(nèi)臟器官感染;③全身感染。
(2)毒素性疾病。
(3)葡萄球菌性腸炎。
(三)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1.直接涂片鏡檢
2.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鑒別要點:致病性葡萄球菌可以產(chǎn)生凝固酶、金黃色色素和耐熱核酸酶,有溶血性并且可以發(fā)酵甘露醇。
二、鏈球菌屬
(一)鏈球菌分類
常用下列三種方法。
1.按溶血現(xiàn)象 分三類:①甲型溶血性鏈球菌;②乙型溶血性鏈球菌;③丙型鏈球菌。
2.按抗原結構分類 根據(jù)細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將鏈球菌分為A、B、C……共20個群,對人致病的菌株90%屬A群。同一群鏈球菌又分若干型。
3.根據(jù)對氧的需要分類 需氧、兼性厭氧和厭氧性鏈球菌。
(二)A群鏈球菌
1.生物學性狀
(1)鏈狀排列、革蘭陽性、圓形或卵圓形球菌。
(2)營養(yǎng)要求較高。
(3)生化反應:觸酶陰性。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膽汁溶解,據(jù)此可區(qū)別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與肺炎鏈球菌。
2.致病性
(1)致病物質(zhì)主要有三大類: ①細胞壁成分;②外毒素類;③侵襲性酶,主要包括透明質(zhì)酸酶、鏈激酶(SK)和鏈道酶(SD)。
(2)所致疾。孩倩撔愿腥;②中毒性疾病,如猩紅熱(2005)、鏈球菌毒素休克綜合征;③敏反應性疾病,如風濕熱和急性腎小球腎炎。
3.免疫性 感染后,血清中可出現(xiàn)多種抗體,主要是抗M蛋白抗體,可反復感染;歼^猩紅熱后可獲得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三、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是細菌性大葉性肺炎、腦膜炎、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原茵(2003)。
(一)生物學性狀
1.形態(tài) 矛頭狀、成雙排列、有較厚莢膜、革蘭陽性。
2.培養(yǎng)特性和生化反應 基本同甲型鏈球菌,可用膽汁溶菌試驗與甲型鏈球菌進行鑒別。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1.致病物質(zhì) 有莢膜(20001、肺炎鏈球菌溶素0、脂磷壁酸和神經(jīng)氨酸酶等。
2.所致疾病 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肺炎鏈球菌在正常人的口腔及鼻咽部經(jīng)常存在,一般不致病,只形成帶菌狀態(tài)。只有在免疫力下降時才致病。感染后,可建立較牢固的特異性免疫。其免疫機制主要是產(chǎn)生莢膜多糖型特異抗體,起調(diào)理作用,能增強吞噬功能。
四、腦膜炎奈瑟菌
俗稱腦膜炎球菌,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的病原菌。
(一)生物學性狀
1.形態(tài) 腎形,雙球菌,有莢膜和菌毛,革蘭陰性。
2.培養(yǎng)特性和生化反應 營養(yǎng)要求較高,專性需氧。
3.抗原結構與分類
(1)莢膜多糖抗原:具有群特異性,將本菌分為A、B、C、D、X、Y、Z、29E、Wl35和L這10個血清群。
(2)外膜蛋白型特異性抗原:將本菌各血清群分為若干血清型。
(3)脂多糖抗原。
(4)抵抗力極低。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1.致病物質(zhì) 主要包括莢膜、菌毛和內(nèi)毒素。
2.所致疾病 病菌經(jīng)飛沫侵入人體的鼻咽部,并在局部繁殖。一般表現(xiàn)為3種臨床類型,即普通型(占90%)、暴發(fā)型和慢性敗血型(成人多見)。常引起化膿性腦脊髓膜炎。嚴重者表現(xiàn)為暴發(fā)型腦脊髓膜炎。兒童發(fā)病率較高。
3.免疫性 體液免疫為主。
(三)微生物學檢查
標本
(1)直接涂片鏡檢。
(2)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先增菌,再在巧克力色平板上劃線分離,挑取可疑菌落進行生化反應和玻片凝集試驗鑒定。
(3)快速診斷法:用已知群抗體快速檢測相應抗原的有無。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