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以從國際金融危機中得到什么啟示
這場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留給世人的教訓也是深刻的。中國有句古訓:前車之轍,后車可鑒。那么,這場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訓?
從美國爆發(fā)次貸危機到引發(fā)金融危機再蔓延全球,全球金融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首先暴露出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曾打過形象的比喻:“漲潮的時候,把石頭都掩蓋起來了,而退潮的時候,這些石頭都會暴露出來!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疏于監(jiān)管,一些金融機構受利益驅動,利用數(shù)十倍的金融杠桿進行超額融資,在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卻把巨大的風險留給整個世界,最后以危機形式爆發(fā)出來。因而有許多學者提出,要汲取金融危機的教訓,在推動我國金融健康發(fā)展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既要積極發(fā)展虛擬經濟,又要確保與實體經濟相適應;處理好金融創(chuàng)新與有效監(jiān)管的關系,既要大力推進金融創(chuàng)新,又要建立健全金融監(jiān)管機制,防范金融風險的發(fā)生;處理好金融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既要穩(wěn)妥推進金融對外開放,又要堅持金融發(fā)展的獨立自主。
當然,正如金融危機影響正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其他領域一樣,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原因也不僅僅是金融領域出現(xiàn)了問題,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制度根源。因而,更多的人開始從深層次上對資本主義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制度的利弊。美國前財長保爾森離職后,去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的課題就是“資本主義的崩潰及其未來”。美國《華盛頓郵報》一位專欄作家認為,目前美國資本主義體制麻煩纏身,前景不明。這些“體制麻煩”正是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弊端。20世紀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義在資本主義世界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它極力倡導自由化,推行全面私有化,主張國家干預最小化,給經濟領域各項制度打上了“自由放任”的烙印。新自由主義的推廣,不僅導致對市場的自由放任,而且使居民收入增長長期停滯,貧富差距迅速拉大,更加凸顯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內在缺陷。據(jù)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統(tǒng)計,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大公司主管平均收入是普通全職工人平均工資的40倍,而進入21世紀擴大到了367倍。因而,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認為,國際金融危機是30年來推行新自由主義的惡果,也宣告了轟轟烈烈的新自由主義實踐已經失敗。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也提出,金融危機使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走入了死胡同。
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弊端。在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制度設計從根本上是為資本家利益服務的,這一點在金融危機中暴露無遺。有學者分析,美國作為金融資本最發(fā)達的地方,也正是政治制度為資本貪婪服務得最好的地方。危機爆發(fā)前,美國政府放松監(jiān)管,促使金融資本無限擴張,使華爾街變成了一個瘋狂逐利的“大賭場”,金融大亨們賺足腰包;危機爆發(fā)后,美國政府的救市努力,又是用所有納稅人的錢去維護金融資本家利益,而陷入困難的窮人沒有得到多少救助,更有甚者,這些資本家一面出手向政府要錢,一面仍給自己發(fā)放巨額獎金。
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道德體系的弊端。在某種意義上說,金融是一種信用關系,而信用關系是以社會的道德基礎為條件的。一些人見利忘義,損害公眾利益,喪失了道德底線,正是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對資本主義道德體系提出了批判,認為金融危機正是源于資本主義的唯利是圖、貪婪以及道德淪喪。正因如此,《紐約時報》某專欄作家呼吁:“我們需要的不光是金融救援,我們需要的是道德救援!
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社會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的變化,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沒有變,金融危機本質上是傳統(tǒng)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現(xiàn)代版,是資本主義制度自身無法根本解決的問題。這正應了我國一句古話“萬變不離其宗”,印證了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論述的正確性,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深度閱讀
1. 胡錦濤:《攜手合作同舟共濟——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9年4月3日。
2. 溫家寶:《堅定信心 加強合作 推動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人民日報》2009年1月29日。
相關鏈接
1. 國紀平:《過度創(chuàng)新與金融風暴——初析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危害及應對(上)》,《人民日報》2008年11月5日。
2. 國紀平:《呼喚公平合理的國際金融新秩序——初析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危害及應對(下)》,《人民日報》2008年11月6日。
3.國紀平:《攜手推動世界經濟早日復蘇》,《人民日報》2009年4月1日。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