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答案提示
打造民生為本的責任型政府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的名句,至今猶能發(fā)人深省。改善民生,責任重于泰山。一個漠視群眾冷暖,對群眾疾苦麻木不仁,對城鄉(xiāng)居民關注的各種民生問題視而不見的干部,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干部,更不會是一個受人民群眾擁護愛戴的干部。各級領導干部唯有牢記民生責任,才能時刻為民著想,為民謀利益;唯有以扎扎實實的行動換取民生之福祉,才能不辜負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我國已開始從生存型社會進入發(fā)展型社會。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在我國經濟已經獲得了一定發(fā)展的基礎上,通過服務型政府的構建,不斷擴大,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適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公共服務體系,更好地實現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民生為本的責任型政府的總體目標體系是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整體提高,將經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與人的發(fā)展和諧有機地統一起來。具體來說,當前政府責任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作為社會經濟建設的主導者,政府應根據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fā)展。政府必須營造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環(huán)境,為社會經濟的良性發(fā)展提供外部制度環(huán)境與保障,反對不正當競爭,約束利益主體的不規(guī)范行為,而且要密切關注經濟發(fā)展和資源利用之間的關系,確保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實現經濟增長與環(huán)境保護的同步雙贏。
二是作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和管理者、社會利益沖突的協調者和仲裁者,政府的目標主要是保持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控制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保障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家的經濟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機;逐步縮小地區(qū)間及人群之間的貧富差距,協調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整合社會資源,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和秩序。
三是作為社會公益的實現者,政府要不斷加強其公共服務職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尤其是要積極提供高水平的基礎教育、社會保障與公共醫(yī)療保障等;大力改善群眾居住、交通等條件,保護自然環(huán)境等。要做到深入實際,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保證群眾最大程度地享有基本的溫飽、便宜的醫(yī)療、充分的就業(yè)、平等的教育、無憂的保障等。就業(yè)是民生之本,就學是民生之基,就醫(yī)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盾,這些問題正是當前政府需要著力解決的任務和目標。
四是作為社會公正的代表,政府必須大力完善民主法制建設,加強政務公開和行政民主,拓寬公民參政渠道,大力培育公民杜會,逐步提高公民的自治能力,從根本上促進公民自身的發(fā)展。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民生改善的過程,同時也是政府改革的過程,而后者的成敗,直接決定著前者的成敗。公共行政轉型意味著政府權力和資源的重新配置,其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在進一步提高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改革自覺性的同時,更要通過施加強大的外部壓力,實現公共行政的轉型。可以通過加強人大監(jiān)督、實施信息公開、硬化財政預算約束等途徑,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實現公共行政轉型,打造一個民生為本的責任型政府,造福于人民。
相關推薦:2010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六套《申論》預測題(A類)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