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政法干警考試申論熱點:"廉政寄語"也要兩面看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夢里不驚。”這是父親對兒子的寄語;“公家的錢不能動,平安就是最大的福�!边@是妻子對丈夫的囑托;“不求您發(fā)財,只求您平安�!边@是女兒對父親的期盼……走進某市機關,幾乎在每個干部辦公室最醒目的地方,都懸掛著一句句這樣的親情寄語。
“廉政寄語”到了網(wǎng)上,便成了這幾天的熱點,也激起了紛紜眾說。大聲叫好者有之,論其因為融入了親情,效果一定好;駁斥“又一場秀”者也有之,斷定其必然形同虛設。
“廉政寄語”,我看是個好東西。老父親出來戒貪,妻女們前來勸廉,有總比沒有好。這樣的親情,總比高堂老父,望子大發(fā),結果把兒子引上貪得無厭要好,總比家里的“董事長”,給老公定下斂聚的“硬指標”,結果天天在那里數(shù)錢記賬,終于將丈夫送了“進去”也要好。所以對于這一番“親情”,這一下招數(shù),不必求全苛責,不必質疑過度,更不必一棍子打死----畢竟除了制度而外,反腐確實還不能缺少包括“融入親情”在內(nèi)的各種教育規(guī)勸呀。這是事情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許更為重要的是,也不要把這類“親情規(guī)勸”捧得過高,以至于寄予一腔熱望----老父母的規(guī)勸,早已有過,豈但是一點規(guī)勸,還有聲聲血淚呢。雷政富八旬老母,因為兒子受審,而夜夜不眠,而哭紅雙眼,整天念叨著“做什么官呢”,當初兒子走出大山,還不如老老實實去打一份工呢。雷母的哭訴,并非只有一例,老母在電視上看到貪官兒子出庭,一下子就過去了;老父接到貪官兒子的判決,三天就哭瞎了眼睛,這樣的事情,早已見諸予報端。人們呼喊貪官們,聽一聽老母的哭泣,看一眼家人的凄慘,期望他們?nèi)诵曰貧w,良心發(fā)現(xiàn)。然而有幾個貪兒聽得進這樣的“寄語”,感動于如此的“親情”呢?
其實不但是老父母,便是那妻子老婆,不是咱們也早已“請出來”過嗎?輿論動之以情,請夫人們來當“家庭紀委書記”,地方開個大會,給太太們辦“廉內(nèi)助學習班”�?嗫谄判�,一腔熱望,都是期盼那股親情化為“枕邊清風”,來筑起反貪拒賄的“第一道防線”。結果如何呢?不要說這點柔風往往吹不開貪官的心扉,竟還有夫妻同貪的“混合雙打”,以及太太干脆成了開門納賄的獨特通道呢。
“廉政寄語”也要兩面看,既要看到它的好處,也不要估計過高。辯證法可是重點論哦,兩面觀也要講基本點。這個基本點,就是反腐最終要靠制度,靠群眾,靠民主的監(jiān)督,與其靠親情,不如靠鐵腕,與其靠裙帶,更不如靠關住權力的那個鐵籠子----事情很明白,反腐倡廉是天下大公,不是父母膝下之歡,也不是夫人們一家之私,這件事,靠一點親情和柔情,恐怕靠不住,還是要靠“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制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