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病機 主要與風火熱毒或陰寒內傷、寒氣下迫有關。
。1) 火熱傷絡:暴飲暴食,或酗酒過度致迫血妄行,滲入大腸發(fā)為便血。
。2) 濕熱下注:久居潮濕之處,或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聚濕生熱,熱傷陰絡,營血失道而致便血。
。3) 脾胃虛寒:久病失養(yǎng),勞倦過度,氣失統(tǒng)攝,血無所歸,血離脈道,而為便血。
2、 辯證論治 便血之證多因腸道濕熱,或脾胃虛寒所致,故臨證時要分清虛實,然后確立治療原則。
(1) 腸道濕熱:
證候:便血鮮紅,大便不暢或稀溏,或選血后便,或腹痛,口苦,舌苔黃膩,脈象濡數(shù)。
治法:清化濕熱、涼血止血。
方藥:地榆散合赤小豆當歸散。
。2) 脾胃虛寒:
證候:大便下血,色紫暗或黑,腹痛隱隱,喜熱飲,怯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質淡,脈細無力。
治法:溫陽健脾、堅陰止血。
方藥:黃土湯加味。
3、 辯證施護
。1) 腸道濕熱:
① 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避免疲勞。
、 給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消除緊張、恐懼、憂慮、煩惱的心理。
、 便血實熱證,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酒煙,出血期宜給軟爛少渣,易消化食物。平時常吃一些綠豆百合湯,鮮藕汁加食鹽,各種果汁、菜湯、杏仁、茶、柿餅、黑木耳等具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品。
、 注意觀察便血的時間、量、色、質,如繼續(xù)排出柏油樣便,血壓下降,脈細而數(shù),呼吸急促,表示出血未停,要多加關心。若出現(xiàn)心慌、汗出、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說明有虛脫的可能,應立即采取措施,做好搶求準備工作。
、 因實熱證患者?诳剩捎蒙、地榆、側柏葉各10g,煎朋代茶飲,冷服清熱止渴。
⑥ 便血是痔的主要癥狀,而痔出血與大便干燥關系密切,如大腸熱結可服清熱涼血通便藥,平進多吃清祛火的蔬菜,減少便秘的發(fā)生,并使大便軟化易解、便血可止。
(2)脾胃虛寒:
、 患者素體虛弱,應臥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風寒之邪。
、 脾虛者則要加強營養(yǎng),飲食上以高熱量為主,食不宜過涼,忌食生冷瓜果,以防傷脾,宜少食多餐。
、 若出血初止,不可大意,仍需加強觀察,如出現(xiàn)突然腹痛加劇拒按,心慌,四肢濕冷,脈細數(shù),可為大出血的征象,要立即做好輸血前的準備工作,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
、 便血者從生活起居護理方面多加照顧關心,出血期間囑患者平臥在床上大小便,不要用力,以免增加腹內壓力,便后用溫水幫助擦洗干凈,肛周涂以油脂以保護皮膚,及時記錄血的量、性質、顏色、時間,并留取標本送檢。
⑤ 本配合針刺中脘、百會、足三里、三陰交、脾俞、梁門等穴位。也可選用耳針腎上腺、皮質下、神門等穴以達到健脾止血。
、 若經保守治療24小時以上血仍不止,或合并其他疾病,應考慮手術治療,做好術前準備。
4、 養(yǎng)生指導
。1)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防止過度疲勞。
。2) 平素少食辛辣、煎博之品,否則辛熱蘊結于胃,濕熱下注大腸,釀作痼疾。
。3) 在寒熱交替季節(jié),易感涼誘發(fā),故注意寒溫調節(jié)。
。4) 便血患者平時多吃新鮮蔬菜、香蕉、蜂蜜、桔子、芹菜、菠菜等保持大便通暢,勿久蹲廁所或用力過猛,防止舊病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