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I部分選擇題 |
第 2 頁:第Ⅱ部分非選擇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3.[解析]教師是課堂心理氣氛的制造者和學與教過程中問題的提出者,其中心角色是教員。
4.[解析]教學目標選擇的一般標準主要有以下幾條:(1)價值性標準;(2)可能性標準;(3)低耗性標準;(4)豐富性標準;(5)就高性標準。
5.[解析]課堂交往障礙主要有:課堂語言障礙、課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礙、角色地位障礙、交往技能障礙、課堂結構障礙。
6.[解析]柯爾柏格指出道德發(fā)展為個人與社會交互作用的結果。由于柯爾柏格側重道德觀念或道德判斷的發(fā)展而非道德行為表現(xiàn)的變換,因此他認為道德發(fā)展依賴個人的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8.[解析]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習的最好的激發(fā)乃是對于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nèi)在動機,而不是那些外部因素,諸如等級、獎賞、競爭等。
9.[解析]情意領域教學目標:接受、反應、評估、組織、價值的性格化。
10.[解析]心固動作領域教學目標主要有:整個身體的運動、協(xié)調(diào)細致的動作、非言語交流、言語行為。
11.[解析]學習遷移現(xiàn)象早已為人們所知。如我國古人就知道學習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心理學觀點講,這些都是學習的遷移現(xiàn)象。但是,對于學習遷移現(xiàn)象最早的系統(tǒng)解釋,是形式訓練說。
12.[解析]B、C、D三項的作者分別是:盧梭、加涅、布魯納。
14.[解析]迄今為止,知識傳遞的唯一途徑仍是間接傳遞。所謂“間接傳遞”,就是指知識傳遞必須借助于一定的媒介物(媒體)進行。
17.[解析]情緒困擾兒童是指經(jīng)常為莫名其妙的緊張與焦慮所困擾的兒童,其心理行為特征有:過分焦慮、非常敏感、肌體緊張等。
19.[解析]教學過程中的測量是用數(shù)學的方式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描述,主要借助于測驗來進行。
20.[解析]比奈首先提出了智力年齡(MA)這一概念,它表示智力達到某一年齡水平。
二、填空題
21.(P136)準備律 練習律 效果律
22.(P40)羅森塔爾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
23.(P303)變通性 獨創(chuàng)性 流暢性
24.(P229-230)生理原因 記憶痕跡衰退 干擾
25.(P230)前攝抑制 倒攝抑制
26.(P407)場依存 場獨立
三、名詞解釋題
27.(P43)講臺效應:學校課堂上,臺上教師和臺下學生雖然處于同樣的客觀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卻各不相同。這種臺上臺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師利用,并產(chǎn)生積極效應。它可以起一種組織課堂的作用,使學生的注意集中在講課者周圍。這就是“講臺效應”。
28.(P258)組織者:指在意義接受學習中,在呈現(xiàn)正式的學習材料之前,使用學生可理解的語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導性材料。
29.(P176)下位學習:當所學的新知識相對于原有認知結構為下位關系時,新舊知識的同化作用就表現(xiàn)為新知識被吸收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充實了原有認知結構,新知識本身也獲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30.(P385)可教性智能不足:一般認為,智商50一75為輕度智能不足或可教性智能不足。
31.(P311)隱蔽課程:所謂隱蔽課程即學校中各種超出正式組織的學;顒臃秶,教學大綱或課程計劃沒有規(guī)定,教師沒有正式講授,學生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學習的、帶偶然性、沒有組織的和非正式的活動。
四、簡答題
32.(P63)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目標,應包含三個基本支柱:
(1)要學會認知。
(2)學會做事。
(3)要學會生存。
33.(P320-321)不同性質(zhì)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有不同的影響。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是一致的;動機好,學習效果也較好,動機差,學習效果也較差。
但是,由于實際生活對學生的影響十分復雜,學生本身的心理狀態(tài)也極其多樣,因此,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也就并非都是完全一致的。學習動機正確,學習積極性也較高,但短期內(nèi)學習效果不好。或是學習動機不正確、學習效果較好的情況也是存在的。
反過來,學習效果的好壞也往往可以加強與鞏固或是改變與削弱原有的學習動機。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求知欲得到了滿足,產(chǎn)生了積極的情緒體驗時,其原有的學習動機可能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反之。則可能使其原有動機得到削弱。
34.(P215)桑代克從其實驗歸納出共同要素說以解釋正遷移作用的原因。根據(jù)共同要素說,一種學習之所以能促進另一種學習,是因為兩種學習具有完全相同的共同要素。學習遷移的產(chǎn)生與共同要素關系密切,而且大致成正比例。
桑代克所指的共同要素,不僅包括學習內(nèi)容的相同,也包括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習慣、態(tài)度、情緒、方法相同。它們都是學習遷移產(chǎn)生的原因。
35.(P422-424)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注意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意志狀態(tài)、定勢狀態(tài)與思維狀態(tài),可將課堂心理氣氛分成積極的、消極的與對抗的三種類型。影響課堂心理氣氛的因素:
(1)教師的教學。
(2)課堂的領導方式。
(3)校風與班風。
(4)師生的人際關系。
(5)班級的規(guī)模。
36.(P378-379)
(1)樹立自信、自重與自尊的行為模范。
(2)以成功的經(jīng)驗激勵學生的積極自我意識。
(3)尊重學生的理智與情感,防止不當?shù)陌H。
(4)提出明確與合理的要求,關心學生的學習成敗,期望應成為對學生潛能的挑戰(zhàn)。
(5)尊重學生個人價值,培養(yǎng)合理的人際關系。
五、論述題
37.(P82-85)
(1)認知的教學目標分類
根據(jù)布魯姆的分類法,認知教學目標有六項:①知識;②理解;③應用;④分析;⑤統(tǒng)合;⑥評審。
(2)情感的教學目標
根據(jù)柯拉斯沃等的分類法,情感的教學目標有五個程序:①接受;②反應;③評價;④組織;⑤價值的性格化。
(3)心因動作的教學目標
根據(jù)齊卜勒等的分類法,心因動作的教學目的依發(fā)展的程序有四個步驟:①整個身體的運動;②協(xié)調(diào)細致的動作;③非語言交流;④言語行為。
38.(P466-471)
(1)引起注意
這是用以喚起和控制學習者注意的活動,保證了刺激的接受和神經(jīng)沖動模式的學習過程。
(2)告訴學習者目標
教學開始時,應讓學習者具體了解當學習目標達到后,他們將學會做什么,從而激起學習者對學習的期望。
(3)刺激對先前學習的回憶
在學習新的內(nèi)容之前,可指出學習新的技能所需具備的先決技能,以此刺激學習者回憶已學過的有關知識與技能,有助于避免機械學習。
(4)呈示刺激材料
當學習者做好準備時,向?qū)W習者呈示教材。呈示的刺激材料應具有鮮明的特征,以促進選擇性知覺的內(nèi)部過程。、
(5)提供學習指導
這項活動旨在促進語義編碼的內(nèi)部過程。
(6)誘引行為
這是促使學習者作出反應的活動。
(7)提供反饋
在學習者作出反應、表現(xiàn)出行為之后,應及時讓學習者知道學習結果,這是提供反饋的活動。
(8)評定行為
評定行為的目的是促進進一步的回憶并鞏固學習結果,即檢索與強化的內(nèi)部過程。
(9)增強記憶與促進遷移
這些活動旨在促進檢索與歸納的內(nèi)部過程,使學習者牢固掌握所學內(nèi)容,培養(yǎng)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