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政治:目前,國家住建部正考慮將“公租房與廉租房并軌運行”作為調整現(xiàn)有住房供應體系的突破口。與之相關,經適房供應將逐步減少直至在全國全部取消,公租房將成為住房保障的主體。目前,上海、合肥、石家莊等城市已試點運行。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我國的保障性住房一直主要表現(xiàn)為“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幾種形式,而按具體的保障供給對象和方式上看,它們事實上又進一步可分為兩大類,也即:一類是以“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出售”為主的“經濟適用房”;一類是以“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出租”為主的“廉租房和公租房”。
這樣的保障房供給分類,乍看似乎顯得很全面合理,既有“出售”又有“出租”型的保障房,既包括“低收入者”又包括“中等收入者”——從理論上,幾乎涵蓋了城市除高收入家庭之外的所有中低收入階層。但也恰恰正因為如此,從現(xiàn)實實踐的角度來看,這樣一種范圍過寬、也顯得過于理想和脫離政府實際能力的保障房政策,弊端也日益凸顯。
這集中體現(xiàn)在,原本作為保障房的“經濟適用房”越來越顯得名不副實、不斷異化為一種少數(shù)特殊階層的變相福利房,不僅造成保障房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極易滋生各種經適房分配領域的腐敗。一方面,對于大量真正的城市低收入群體來說,“經濟適用房”實際上既不“經濟”也不“適用”,即便價格比商品房稍低,也同樣“買不起”;即便想買,也很難輕易“買得到”;而另一方面,一些并非低收入的特殊階層,如擁有各種職務之便的公職人員,卻能打著“經濟適用房”的旗號,堂而皇之為自己建設各種物美價廉的福利房。這正像任志強此前曾指出的,“經濟適用房的一個主要對象是公務員,大部分經濟適用房都供應給公務員”。而知名經濟學家茅于軾也曾質疑,“保障房應首先保障最低收入人群,最低收入者都沒有保障,怎么能去保障中等收入的普通人?”
這種現(xiàn)實背景下,國家住建部表示將推動“公租房并軌”,并明確“經適房供應將逐步減少直至在全國全部取消,公租房將成為住房保障的主體”,無疑不僅有助于從源頭上徹底改變上述圍繞“經濟適用房”而產生的種種弊端,而且有利于凸顯政府保障房的保障本義、促進政府相應保障職責的充分歸位到位。也即,一方面,能充分凸顯政府保障房保障“人人有房住”而不是保障“人人有房產”的本義;另一方面,同時促進政府量力而行地將其住房保障責任和有限的資源集中到“保障低收入者住房”這個真正的“刀刃”上,“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