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各地交出“限建樓堂館所”、“清退超標辦公樓”的成績單。不過,一些地區(qū)“整改行動”,卻變成了一項糊弄上級檢查的“隔斷工程”,領導超標的辦公室打上了隔斷,或者做“接待室”,或者干脆成了“儲藏室”,仍屬領導專用。有專家指出,要警惕有地方走“形式主義”。
既然辦公室超標,那就打一個隔斷,配一套辦公桌椅,或者圍一圈沙發(fā),甚至干脆落鎖閑置起來。這樣的清理、騰退,看上去倒是符合國家標準,實則玩的還是瞞上欺下的“障眼法”。不僅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奢靡問題,事實上也容易造成新的浪費。指望以打隔斷來隔斷豪華辦公之風,注定是一種奢望。
現(xiàn)在很難考證“打隔斷”最早是從哪里開始的。這就像是一場官場流行病,大家都置身其中,鮮有例外。各地各單位固然是在“主動作為”,上級往往也樂見其成,而彼此心照不宣的結果只能是,各地都在認真、專注地搞“形式主義”。
這顯然是一種基于傳統(tǒng)“應付”思維之下的“急就章”。中央有禁令,下面自然層層加壓,同樣也會層層應付,先把超標的部分隔斷了、度過眼前的危機再說。至于這樣做是否過于表面化,會不會產生新的資源浪費,并不在官員考慮的范圍之內,更不要說什么整體性的整改規(guī)劃,乃至更科學合理的善后處置辦法了。
如此變異,一方面,暴露出時下行政管理模式中的責任缺失問題。大家都在跟風,并沒有真正去領會中央政策的深意,約束權力,杜絕奢靡,將公共財政資金用在公共事務上。既然大家都在打隔斷,那么也跟著學樣,只要這一次能夠“過關”,不被抓了典型就可以。
另一方面,也表明,在黨政機關行政成本的管理上,確實存在粗放、松弛的弊端。興建豪華辦公樓之初,不差錢;裝修辦公室,不差錢;改裝、隔斷、添置辦公用具,同樣不差錢。很多單位甚至根本都缺乏行政成本的概念,可以隨意花費而不必考慮錢的問題。這就提醒有關部門,必須要對行政成本施以硬性的約束。
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快行政成本公開化的步伐,但凡涉及興建、裝修、改裝辦公用房的項目,理應向社會公開。不能繼續(xù)以往的暗箱操作,隨意占用公共財政為官員修衙。在官衙上面的過度支出,無疑會侵占原本應該用于民生的資金,民眾有理由提出質疑。
對于那些已建成超標辦公用房,似乎也應該有一個通盤的考量,不能只是像小孩過家家一樣,打個隔斷就算不超標。其一,可以考慮單位內部的整體調劑,在削減主要官員辦公面積的同時,適當改善一下基層辦事人員的辦公環(huán)境;其二,也可以考慮置換出一部分面積來投入市場,服務社會,發(fā)揮其更大的社會效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