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請考生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要求作答。
2.本試卷由“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荚嚂r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3.答題前,請考生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用2B鉛筆將準考證號所選項涂黑。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規(guī)定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的作答無效。
4.監(jiān)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試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留在桌上,待監(jiān)考人員允許后,方可離開。
二、給定資料
1.一場始料不及的百年大旱,暴露了水資源保護方面的種種問題。當前,水污染事件數(shù)量日益增多、頻率逐漸加快、影響愈加嚴重。保護水資源,關乎民生,刻不容緩。全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曾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建立公益訴訟制度、加強水資源司法保護的建議和提案。
環(huán)境公益訴訟是指社會成員,包括公民、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依據(jù)法律的特別規(guī)定,在環(huán)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壞的情形下,為維護環(huán)境公共利益不受損害,針對有關民事主體或行政機關而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制度。環(huán)境公益訴訟制度在國外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在中國某些城市也有過成功的案例,然而始終沒有“確立”過。
記者了解到,目前法院受理的水資源民事案件大多屬于個人因水污染而遭受損失的案件,而大量侵害公共利益的水污染事故引起的糾紛沒有進入司法程序。
“這反映我國亟待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強環(huán)境公共利益司法保護的訴訟制度,即環(huán)境公益訴訟制度!2010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劉貴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益訴訟面臨程序瓶頸。民事訴訟法將民事訴訟原告限定為“直接利害關系”當事人,而許多水資源污染沒有直接損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人身財產(chǎn)權益,因而不能通過普通的民事訴訟程序進入訴訟渠道。
“雖然廣州海事法院受理了兩起由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公益訴訟性質(zhì)的案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在審理過程中法官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程序法律依據(jù)不足。”劉貴祥認為。
同時,污染損害鑒定等配套機制不健全,舉證難等問題嚴重影響當事人行使訴權。
劉貴祥告訴記者,由于水污染經(jīng)常面臨技術性問題,如污染源的屬性、損害發(fā)生及其程度、致病機理、環(huán)境資源的價值和可恢復性等,需要由專業(yè)人員運用科學技術予以確定,而且因水的流動性強,當事人如果不及時申請鑒定、保全證據(jù),事后往往難以舉證。
2.往年,全國政協(xié)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萬鄂湘都要準備好幾份提案,但是2009年“兩會”,他只專心致志地提了一份提案。這份提案關注的,就是環(huán)境公益訴訟。
早在美國留學的時候,萬鄂湘就參加了一個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學生公益訴訟團體,主要是免費為水污染、森林砍伐等案件提起訴訟,做免費的法律咨詢。從那時起,萬鄂湘就一直有一個理想,就是把環(huán)境公益訴訟的理念和機制帶回中國。
雖然時機一直不成熟,但是萬鄂湘從來沒有放棄這個想法。2008年5月,他還專門到污染比較嚴重的幾個湖區(qū)及河流調(diào)研,掌握第一手資料。“最使我感到有壓力的,也感覺到想要做點工作的,就是有一次去貴州省貴陽市。貴陽市委書記李軍跟我說,他現(xiàn)在最頭疼的事情就是貴陽人快沒有干凈的水喝了,而當?shù)氐闹匾嬘盟础畠珊粠臁F陽市只能管半邊,另外半邊的區(qū)、縣照樣往里面灌臟水,行政手段都用盡了,想嘗試能不能在司法方面起到一些作用,讓貴陽市的飲水安全有保證!
李軍的想法與萬鄂湘不謀而合,這也正是萬鄂湘一直在關注的!八痉ㄊ侄魏托姓侄魏艽蟮囊粋不同就是可以跨區(qū)域管轄”,萬鄂湘表示,要在我國盡快建立環(huán)境保護的公益訴訟制度!斑@當中涉及的問題會有很多,我們要一步一步來探索。”
首先,必須修改《民事訴訟法》,因為要解決誰來代表原告起訴的問題。還要明確舉證責任倒置,國際上一般都是被告來舉證,證明自己在環(huán)境污染過程中沒有責任。還有交費問題、管轄問題等等,應該是一套制度,都跟現(xiàn)有的《民事訴訟法》有關的規(guī)定不太一樣。因此,需要盡快建立這種制度。
“大家的環(huán)境意識、公益意識增強后,不僅僅是檢察院、環(huán)保部門以及環(huán)保社會團體,還有大專院校等法律援助機構,都可以把環(huán)境公益訴訟作為下一步工作的一個主旨來積極推動。”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