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務員面試無論是在相關制度建設方面還是在具體命題方面,一直都走在全國前列,操作規(guī)范科學,題目有深度、有廣度,同時又開放發(fā)散、靈活多變,對考生的要求較高。真題是迎戰(zhàn)面試最好的利器,考生很有必要對其進行整體把握。下面對歷年江蘇省公務員面試試題進行梳理、分析,使考生更直觀地了解江蘇省公務員面試題的命題規(guī)律,以幫助考生備考。
一、 題量分析
1、總體題量分析
江蘇公務員面試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一套試題。從近幾年的面試試題樣本來看,每套題本題量基本穩(wěn)定在4道題。
2、題目信息簡化
從近幾年的面試真題樣本來看,2008年試題中題目信息較長和出現(xiàn)追問的現(xiàn)象也有所改變,2010年—2011年題目信息更加精煉概括,方便考生迅速把握考題信息。但是題目命題的難度卻沒有降低,考生還是要在掌握五大題型的解題思路的基礎上,多加練習,提高自己對題目的敏感度。
3、備考真題量偏少
江蘇省一年可供參考的面試真題大概只有兩套題, 8道題左右,相對其他省市來說顯得偏少。對于研究本省真題,把握備考方向上資料不是很充分,但是考生務必樹立一個理念:萬變不離其宗,題目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對每一道題目都進行深入的分析,甚至親身體驗,這樣方能取得良好的備考效果。
二、題型分析
1、題型齊全,不可偏廢
從近幾年面試題本來看,2008-2009年對無領導小組討論以及對串詞、演講、發(fā)散想象類等形式新穎的題型的嘗試比較多,這也體現(xiàn)了江蘇省公務員面試的創(chuàng)新性。2010-2011年面試題目趨向常規(guī),還是結構化面試常見的五類題型,以綜合分析、情景應變、計劃組織協(xié)調三類題型為主,出題不偏,讓每位考生都有話可說。
江蘇公務員面試題目命制涉及的題型比較全面,考生對題目的內容、形式都要有所關注,不可有所偏廢,知識掌握全面,才能在考場上更加應對自如。
2、題型問法更加隱蔽
隨著公務員競爭的不斷加大,試題題目的難度也不斷提高。面試題考查的能力的全面化,題目問法的隱性化,對于考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題目的問法不再是一目了然的提問方式:“對此,你怎么看?”、“你如何組織?”,而是問法較隱性,只有通過考生認真審題,才能真正抓到答題的主旨,以至于不會答偏題。
例如,2011年6月12日江蘇省公務員面試真題
為了加強社區(qū)管理,改進社區(qū)服務,你小區(qū)準備安裝新的信息技術設備,由你負責,而你事前又不熟悉相關技術,你準備怎么辦?
【解讀】
題目信息提供的較為復雜,題型較隱蔽,在緊張的考場環(huán)境,無疑是增加了考試的難度。認真審題,“為了加強社區(qū)管理 改進社區(qū)服務”不是主要的信息點,可以快速忽略。抓準本題的主旨是“準備安裝新的信息技術設備”,如果問法換成“小區(qū)準備安裝新的信息技術設備,由你負責,你會怎么辦?”這樣問題也許就好答多了。注意關鍵詞 “你不熟悉相關技術”,對于一項不是很熟悉的業(yè)務,自己該如何做?本題實際上就是考查考生的信息收集,需要通過一些信息手段,對價格、質量、技術方面進行調研了解,價格的比對、質量的肯定、技術熟悉,條件成熟才能為完成安裝新的信息技術做好準備。
3、題型各具特點
第一,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題在江蘇省公務員面試中所占比重較大,幾乎每套題中至少有一道綜合分析題,是本省面試的考查重點,考生一定要重點復習。綜合分析題的考查有多種形式,如社會現(xiàn)象類、名言俗語類、政策理解類、故事理解類、原理效應類。但在江蘇公務員面試中更加側重社會現(xiàn)象、熱點事件、與公務員工作相關的名言俗語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例如,2011年6月11日江蘇省公務員面試真題
某市圖書館實行對所有讀者開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進了圖書館,引起了一些讀者的不滿。對此圖書館館長表示,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你有選擇離開的權利。對此,你怎么看?
例如,2011年6月12日江蘇省公務員面試真題
有人說,“作為人類,應該敬畏自然;作為個人,應該敬畏生命;作為執(zhí)政者,應該敬畏民意!闭埥Y合公務員工作實際談一談你的看法。
【解讀】
這兩道綜合分析題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對其的分析,也可以發(fā)現(xiàn)江蘇公務員面試綜合分析題型的一些特點。第一題取材自2011年1月的新聞,具有貼近時代、導向性強的特點。目前我們的政府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需要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向不同的人提供均等化服務,考生能夠想到這些很好,但如果還能想到采取一些措施使讀者不受影響,則會顯得考生考慮問題全面,使答案更有亮點。第二題屬于獨立觀點分析類試題,不是單純談看法,而是要能結合公務員的工作實際,這也是江蘇面試的一個特點?忌鞔鸬臅r候切勿泛泛地空談一些理論性質的內容,而應該深入挖掘,比如可談談“敬畏民意”對公務員工作的意義,如何真正做到敬畏民意等。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