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具體要看參加面試的人員數(shù)量、安排每個考生答題的時間而定。一般為2至4道題,很少有超過4道題的情況。
近年來,由于各地都是集中到市里統(tǒng)一面試,考官數(shù)量少、要求高、時間緊,因此面試的題目多為3道題,個別的為4道題,且第四題基本上是與專業(yè)有關的。
【答】關于面試題目的題型問題,應當說從不同角度,有好幾種分類,不能一概而論。其從大的框架出發(fā),面試題分為自我認知、綜合分析、人際關系、組織管理、應急應變等5類,大體上是把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報考動機、工作態(tài)度等統(tǒng)一歸納為自我認知類。這種分類,一是與面試的題目數(shù)量(2—4道)基本接近,二是解決了內容交叉試題的歸類問題,三是更加適用。
提示:一是處于防止作弊等方面的考慮,近年來自我認知方面的題目已經(jīng)大幅度減少。二是綜合分析方面的試題明顯增加。
【答】因為題目是千差萬別的,必須從具體考題去考慮。這里只提供一般性的要點,考生自己去體會。
第一,時政評論方面的考題,可以把握基本的原則是要兩分法看問題。這個問題回答好不容易,要有平時對時政方面的積累,功夫在下面。平時要多看新聞,多看國家的大政方針及對這些大政方針的反映。
第二,工作能力方面的考題,如一項調查,一個工作的開展等。這類題目要換位思考,把自己作為具體工作人員來考慮問題。一定要明白題目的具體內容,從這個工作涉及的各方面去把握,要明白這個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這個工作是政府工作,還要從對群眾負責、工作的嚴謹這個角度去考慮。切記一定要有工作思路,不能泛泛而談。這種題對于已經(jīng)參加過工作的考生是有優(yōu)勢的。
第三,綜合協(xié)調能力方面的考題,如給你幾項棘手的工作,如何去完成等。這時一定要明白各項工作的輕重緩急,要明白政府工作或企業(yè)工作的程序。
第四,人際關系處理方面的考題。這種考題要注意四點,一是要注意上下級關系,要有尊重上下級、同事意識;二是要注意有溝通意識,緩解誤解意識;三是要有原則性,不能做的就不能遷就。四是要注意有反省意識。
第五,應變能力方面的考題,如群眾到單位吵鬧,如何處理等。這種題目一般很難回答好,建議:一是要明白這個工作(事件)的目的是什么,明白了這點就會在出現(xiàn)緊急情況時采取合適補救措施或緊急協(xié)調措施;二是要有具體補救措施;三是要注意向有關領導(方面)報告。
第六,服務意識方面的考題,如群眾來訪來電很多,影響了你的正常工作等。注意一是要有為民服務意識,不能不管,二是要有學習意識,要會正確處理事情;三是要有完善意識,要會反省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完善工作。
4、現(xiàn)在看往年的面試題,有用嗎?我周圍的同學,有的正在看以前的考試題,還試著進行回答。這樣做能有好效果嗎?
【答】這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第一,現(xiàn)在的公務員面試題,絕大部分是由各地的人事廳(局)的考試中心工作人員、專家命題的。由于各種原因,他們往往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出題思維模式,特別是由于題庫有限,相互借鑒、甚至直接套用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
第二,通過做以前的面試題,可以更感性地體會到面試的精髓,掌握其中的實質。注意,面試是實踐課,而不是理論課。光看、光聽,不說、不做是不行的。
第三,一定要看、做真題。其好處是了解你將要面對什么樣的題目,不至于在回答問題時處于一個一切未知的境地。如果考試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這些題目我都認識,我想對于一個人的發(fā)揮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提示:面試真題的真?zhèn)我直妗R环矫妫械氖强忌洃浕貞洬@得的,存在著不全面、不準確甚至完全相反的問題;另一方面,有的根本就不是公務員的面試試題,是機關競爭上崗、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的試題,角度、要求明顯不一樣。
5、面試題是主考官念出來,還是直接放在桌子上?如果對考官提出的問題沒聽清楚時,可以要求考官復述一下嗎?
【答】各地情況不完全一樣,經(jīng)常變化。一般地說,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完全由主考官讀試題,題目不放在桌子上。這種情況,對檢驗考生的聽力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弊端也較多,主要是一些考官普通話說的不標準,容易讓考生聽不懂。從現(xiàn)實中,考生對此也頗有意見。遇到這種情況的,考生可以用“老師,對不起,我有點緊張,沒有聽清楚。麻煩您再重復一遍,好嗎?”等類似語言,讓主考官再讀一遍。記住,只能重復一次,不可有第二次。否則,會讓考官懷疑你的能力了。在考官念題目的時候,要認真記錄題目。
第二種情況,既由主考官讀試題,題目也放在桌子上。這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好個別主考官普通話不標準或者地方方言過重,考生聽不清楚的現(xiàn)象。遇上這種情況,考生可以一邊看面試題目,一邊開始思考,不用看著考官。
第三種情況,是把題目直接放在桌子上,讓考生自己讀一遍,思考后回答。這種情況在南方一些地方出現(xiàn)過,不具有代表性。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