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四肢檢查:
1.脊柱彎曲度 從病人背后觀察軀干是否對稱,注意脊柱有無異常彎曲及畸形(前凸、后凸、側凸)。 檢查時可用手指沿脊椎棘突,以適當壓力(不使病人感到疼痛),自上向下劃過,劃壓后皮膚上出現(xiàn)一條紅線,以此觀察脊柱有無側彎。
正常人脊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即頸椎稍向前凸,胸椎稍向后凸,腰椎有較明顯前凸,骶椎有較大幅度后凸。
2.脊椎壓痛與叩擊痛:
(1)脊椎壓痛:用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個按壓脊椎棘突,觀察有無壓痛。脊椎出現(xiàn)壓痛提示病變存在。
(2)脊椎叩擊痛:病人取端坐位,醫(yī)生左手掌面放在病人頭頂,右手半握拳,以小魚際肌部叩擊左手,觀察病人有無叩痛;蛞赃翟\錘或手指直接叩擊各個脊椎棘突。正常脊椎無叩擊痛,脊椎有病變,在病變部位,可出現(xiàn)叩擊痛。
3.脊柱活動度:囑病人作前屈、后伸、側彎、旋轉等動作,以觀察脊柱的活動情況,注意是否有活動受限現(xiàn)象。
4.四肢檢查:注意有無關節(jié)畸形或腫脹,肢體癱瘓,肌肉萎縮,手指震顫,杵狀指,反甲,水腫等。
☆神經反射
1.淺反射:
(1)角膜反射:用一小棉花絮毛輕觸角膜的邊緣。被刺激一側的眼瞼立即閉合,稱為直接角膜反射,若對側眼瞼也閉合,稱間接角膜反射(反射中樞:橋腦)。
(2)腹壁反射:病人仰臥,使腹壁完全松弛,用較尖銳的器具(如竹簽)分別在兩側上、中、下腹壁上自外向內輕輕劃過。腹壁反射存在時,可看到該處腹壁肌肉收縮(反射中樞:胸髓 7~12 節(jié))。正常人腹壁反射均可引出,但若腹壁過于松弛(老人、經產婦),過于肥胖或腹部膨脹時,可消失。
(3)提睪反射:用竹簽輕劃大腿內側上方的皮膚,同側的提睪肌即收縮,使睪丸上提,正常人提睪反射均可引出(反射中樞:腰髓 1~2 節(jié))。
2.深層反射:
(1)二頭肌反射:使病人的上肢于肘部屈曲,并使前臂稍內旋,檢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的二頭肌腱上,用叩診錘叩打檢查者的左拇指,反應為二頭肌收縮,表現(xiàn)為前臂呈快速的屈曲運動 ( 反射中樞,頸髓 5 ~ 6 節(jié) ) 。
(2)三頭肌反射:使患者的醫(yī)學教育 網 學員熊太郎提供上肢于肘部屈曲,醫(yī)生應托住其前臂及肘關節(jié)。用叩診錘叩打尺骨鷹咀的上方 1.5 ~ 2cm 處(三頭肌附著部),反應為三頭肌收縮,表現(xiàn)為前臂的伸展運動(反射中樞:頸髓 7 ~8 節(jié))。
(3)橈骨膜反射:使病人肘關節(jié)半屈曲,前臂略外旋,腕關節(jié)自然垂下,醫(yī)生以叩診錘叩擊橈骨莖突上方,出現(xiàn)前臂旋前及肘屈運動 ( 反射中樞:頸髓 5 ~ 8 節(jié) ) 。
(4) 膝腱反射:病人取坐位,小腿自然下垂或仰臥位,醫(yī)生用左手在病人腘窩部托起下肢,使髖、膝關節(jié)稍屈曲,用叩診錘叩擊髕骨下方股四頭肌腱。反應為四頭肌收縮,表現(xiàn)為小腿伸展(反射中樞:腰髓 2 ~ 4 節(jié))。
(5) 跟腱反射:使病人仰臥位,膝半屈,下肢外展及外旋,醫(yī)生用手扶病人的腳趾稍向背屈,用叩診錘叩打跟腱,反應為腓腸肌收縮,表現(xiàn)為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樞:骶髓 1~ 2 節(jié))。
3.病理反射:
(1) 巴彬斯基(Babinski)征:用竹簽或叩診錘柄的尖端,由足跟開始沿足底外側向前輕劃,至小趾跟部再轉向拇趾側,正常時反應為拇趾及其他四趾跖屈,如表現(xiàn)為拇趾背曲,其余四趾呈扇形展開,即為巴氏征陽性,此征見于錐體束疾患,亦可在意識不清或深睡時出現(xiàn)。
(2) 奧賁漢姆(0ppenheim)征:醫(yī)生用拇指及食指沿病人脛骨前緣用力由上向下推動,如拇趾背曲、四趾展開者為陽性。
(3) 戈爾登(Gordon)征:握擠腓腸肌時,有巴彬斯基征反應者為陽性。
(4) 卡達克(Chaddock)征:用竹簽劃足背外側時,有巴彬斯基征反應者為陽性。
(5) 霍夫曼(Hoffmann)征:醫(yī)生用左手握住病人前臂近腕關節(jié)處,右手食指和中指夾住病人中指,并向前上方提拉,再用拇指的指甲急速彈刮病人中指的指甲,如有拇指屈曲內收,其余手指末節(jié)有屈曲動作,即為陽性反應。
4.腦膜刺激征:
(1) 頸項強直:屈曲病人頸部時有明顯的抵抗感者,稱為頸強直。
(2) 克尼格(Kernig)征:患者仰臥,先將一側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屈曲成直角,然后用手抬高小腿,若在135°以內出現(xiàn)抵抗感,并感疼痛,即為克氏征陽性。
(3) 布魯辛斯基(Brudzinski)征:病人仰臥,兩下肢自然伸直,醫(yī)生用手使病人頸部向前屈曲,若膝關節(jié)與髖關節(jié)有反射性屈曲者即為陽性。
☆電除顫
以下單位均是J
房顫100-200
房撲50-100
室上性心動過速100-150
室性心動過速100-200
心室顫動200-360
☆消毒范圍
乳腺癌:前至對側鎖骨中線,后至腋后線,上過鎖骨及上臂,下過肚臍平行線。如大腿取皮,則大腿過膝,周圈消毒。
胃部手術消毒區(qū)范圍:上界為兩側腋窩皺褶處連線,也有為兩乳頭連線;下界至下肢股骨上1.3處(相當于會陰部水平線);兩側界為腋前線。
☆下肢骨折如果你是急救醫(yī)生準備什么要怎么做
先是清創(chuàng),傷后早期(8小時以內) 的新鮮開放性骨折傷口,應盡快施行清創(chuàng)術,徹底清除污染創(chuàng)面的失活組織和異物,閉合創(chuàng)口可以防止傷口發(fā)生感染。因此, 必須努力爭取在6~8小時之內施行清創(chuàng)閉合術?p合時也要注意傷口有否張力,皮膚缺損較小,縫合時無張力可直接縫合。
止血:
1.加壓包扎法為最常用急救止血方法。用敷料蓋住傷口,再用繃帶加壓包扎。
2.堵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紗布、棉墊等敷料堵塞在傷口內,再用繃帶、三角巾或四頭帶加壓包扎,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常用于頸部、臀部等較深傷口。
3.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閉合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目的。適用于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
一期閉合創(chuàng)口必須在無張力情況下進行,絕對不可勉強直接縫合。否則創(chuàng)口內部張力增大,血液供應受到影響,造成皮膚邊緣及深部組織缺血性壞死,使發(fā)生感染的危險性增加。
對開放性骨折要求盡快妥善有效的骨折固定,盡量減少對組織再損傷,簡單的外固定能達到有效治療目的者采用外固定,內固定由于操作復雜,可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但內固定比較牢固可靠,要根據(jù)傷口情況慎重使用。
外固定器對開放性骨折的骨折固定具有獨特效果,方法簡便,固定可靠,便于創(chuàng)面處理,且有利于功能鍛煉,對各類開放性骨折均較適合。
抗生素在開放性骨折治療中是必不可少的,用藥必須盡早使用,局部高濃度抗生素對抑制細菌或殺菌仍有一定效果,足量抗生素靜脈給藥途徑最適宜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