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7.課:是教學的一個基本單位,指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達到教學目的。它包括三個要素,即一段時間、教師和學生及師生相互作用。
28.疲勞:是人們連續(xù)學習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種現(xiàn)象,可以分為生理的疲勞與心理的疲勞。
29.上位學習:當所學的新知識相對于原有認知結構為上位關系時,新知識就要由原有認知結構組織起來;原有認知結構就成為進行歸納推理的一整套觀念。
30.論文式測驗:是由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要點,擇其較重要者出幾個試題,讓學生用論文的方式,自由地以書面形式解答問題。至于試題的深淺,則視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程度而定。
31.遺忘曲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fā)現(xiàn)并繪制了第一個保持曲線,或稱遺忘曲線。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它對課堂教學,特別是對復習的組織意義深遠。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2.答:桑代克根據(jù)對動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條基本的學習規(guī)律:(1)準備律;(2)練習律(包括:應用律、失用律);(3)效果律。
33.答:正式學生群體即根據(jù)上級正式文件或學校內(nèi)部正式規(guī)定而建立的各種學生群體組織。如班級、學生會、學習小組、團隊組織、學生宿舍的寢室等。非正式的學生群體既沒有正式規(guī)定建立,也無需任何人批準同意。由有關學生自發(fā)成立。他們往往因為父母工作單位、性別、個性等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組成,如班級中的“團伙”等。其類型有以下幾種:正面型非正式群體、消極型非正式群體、中間型非正式群體、破壞型非正式群體。
34.答:布魯姆的分類,認知教學目標有六項:(1)知識。(2)理解。(3)應用。(4)分析。(5)綜合。(6)評價。
35.答:(1)學習材料必須具備邏輯意義。
(2)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備適當?shù)闹R基礎。
(3)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是指積極主動地把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加以聯(lián)系的傾向性。它類似于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這類東西。
36.答:(1)能力分班或分組。(2)跳級。 (3)留級。(4)復式教學。(5)程序教學。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7.答:完成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包含以下內(nèi)容:
(1)引起注意。這是用以喚起和控制學習者注意的活動,保證了刺激的接受和神經(jīng)沖動模式的學習過程。
(2)告訴學習者目標。教學開始時,應讓學習者具體了解當學習目標達到后,他們將學會做什么,從而激起學習者對學習的期望。
(3)刺激對先前學習的回憶。在學習新的內(nèi)容之前,可指出學習新的技能所需具備的先決技能,以此刺激學習者回憶已學過的有關知識與技能,有助于避免機械學習。
(4)呈示刺激材料。當學習者做好準備時,向學習者呈示教材。呈示的刺激材料應具有鮮明的特征,以促進選擇性知覺的內(nèi)部過程。
(5)提供學習指導。這項活動旨在促進語義編碼的內(nèi)部過程。(6)誘引行為0這是促使學習者作出反應的活動。(7)提供反饋。在學習者作出反應.表現(xiàn)出行為之后,應及時讓學習者知道學習結果,這是提供反饋的活動。(8)評定行為。評定行為的目的是促進進一步的回憶并鞏固學習結果,即檢索與強化的內(nèi)部過程。(9)增強記憶與促進遷移。這些活動旨在促進檢索與歸納的內(nèi)部過程,使學習者牢固掌握所學內(nèi)容,培養(yǎng)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8.答:良好的教室管理不比一般教學容易。首先:教師應自行糾正其對教室管理所持的誤解與管理的弊端。其次,教師應該盡量的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學生。最后,教師應該具備處理不良行為的知識與技能,以使管理效能能持久。其基本原則:(1)課堂管理應以積極指導而不是消極防范為主。(2)教育在先,獎懲在后,多獎少罰,反對“不教而誅”,多做細致的思想工作。(3)師生共同確定應當遵守的課堂規(guī)范。(4)實行課堂民主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態(tài)度。(5)教師要掌握處理不良課堂行為的技巧。(6)要盡量消除校內(nèi)校外的不良影響因素。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