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心理學知識點-第一章 緒論
1、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與動物心理與行為的科學。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和行為的科學。作為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心理和行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為,也包括動物的心理和行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為為主。
2、就個體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現(xiàn)象一般可以分為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征兩個方面。
3、個體的心理過程包括認識(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活動三方面。認識(認知)過程是指個體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
4、人與人心理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性格、氣質(zhì)、能力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稱作個性心理特征。
5、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被人稱為“心理學之父”
6、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主張心理學應該以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其研究路線可以用“刺激-反應”(S-R)公式來表示,這是早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也被稱為“古典行為主義”。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
7、1967年,奈塞爾《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是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8、心理學的人物在于對心理和行為做出科學的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并借此服務于社會,提高人類的生活質(zhì)量。
9、心理學的首要任務是描述。是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和行為作出客觀準確的描述,即心理與行為“是什么”。描述通常是進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
10、解釋:該任務的功能是回答“為什么”的問題,即某種心理與行為事件為什么發(fā)生,其發(fā)生的原理和機制是什么。
11、預測:心理學中的與測試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fā)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條件將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性的陳述。
12、大多數(shù)心理學家把對人類心理和行為的控制作為心理學的最高目標。控制以為這通過一定手段或者方法使心理與行為發(fā)生或者不發(fā)生,即引發(fā)那些希望發(fā)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發(fā)生的事件。
13、高等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和內(nèi)容是研究高等教育過程中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心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學科。
論述:高校教師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第一: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加深對大學生認知特點的理解。
第二: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加深對大學生人格和社會性特點的理解。
第三: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加深對個體心理差異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學規(guī)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了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把握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提高有效學習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提高其評價/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師角色,增強角色適應能力。
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正確把握教師角色,增強其角色意識。
學習高等教育學還有助于高校教師獲得各種能力,增加其對不同角色得勝任能力。
四、有助于把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識,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
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療手段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