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shù)學方法。統(tǒng)籌全局的關(guān)鍵問題,便是在于各個步驟如何安排,而分清哪些步驟能夠并列進行,哪些步驟有先后次序,便能夠合理統(tǒng)籌各項工作流程,能夠節(jié)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統(tǒng)籌問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比較常見,也是行測考試的一種重要題型。解這類題型的關(guān)鍵是題型的識別,這里題型一般會這樣問:求最少需要多少錢、求最多需要多少時間、最短走多少路程等等。
例1、某商場舉行周年讓利活動,單件商品滿300返180元,滿200返100元,滿100返40元,如果不參加返現(xiàn)金的活動,則商品可以打5.5折。小王買了價值360元、220元、150元的商品各一件,問最少需要多少錢?( )
A、360元 B、382.5元 C、401.5元 D、410元
解析:首先題型識別,問最少需要多少錢,即如何統(tǒng)籌至所花錢最省。商場有兩種優(yōu)惠方式:返還現(xiàn)金和打折。
(1)價值360元的商品如果返還現(xiàn)金需要180元,如果打5.5折需要花費198元,顯然用返還現(xiàn)金的方式比較節(jié)省。
(2)價值220元的商品如果返還現(xiàn)金需120元,打5.5折需220*0.55=121>220-100=120,返還現(xiàn)金更好;
(3)價值150元的商品如果返還現(xiàn)金需110元,打5.5折需150*0.55=82.5元,打折更好;所以最少需要180+120+82.5=382.5元。選B 。
小結(jié):這道題中的折數(shù)是5.5,可以通過錯位相加的方法快速口算,如何在雖短的時間里運用快速口算或估算做出正確的安排則是這道題的關(guān)鍵。
例2、某公司要買100本便簽紙和100支膠棒,附近有兩家超市。A超市的便簽紙0.8元一本,膠棒2元一支且買2送1。B超市的便簽紙1元一本且買3送1,膠棒1.5元一支。如果公司采購員要在這兩家超市買這些物品,則他至少要花多少元錢?( )
A、208.5 B、183.5 C、225 D、230
解析:不難看出,該題和上題有相似之處,屬于統(tǒng)籌問題。先分析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需要買兩種商品,可以在兩個超市買當然應該是那個超市便宜就在那個超市買了。經(jīng)過對比,要買便簽本的數(shù)量是4的倍數(shù)一定是在B超市核算,要買膠棒的數(shù)量是3的倍數(shù)一定在A超市比較便宜。因此從B超市買100(買75本送25本)本便簽紙,花費75元;再在A超市買99支膠棒(買66支送33支)共需132元,再在B超市買1支膠棒。總價格為:75+132+1.5=208.5,答案選A。
例3、有甲、乙兩項工程,張師傅單獨完成甲工程需6天,單獨完成乙工程需30天,李師傅單獨完成甲工程需18天,單獨完成乙工程需24天,若兩人合作完成這兩項工程,則最少需要的天數(shù)( )
A、16 B、15 C、12 D、10
解析:要求所需天數(shù)最少,是屬于統(tǒng)籌問題。由題意,張師傅做甲工程更有效率,李師傅做乙工程更有效率,讓張師傅做甲,李師傅做乙。張師傅用6天時間做完甲工程后幫助李師傅一起做乙工程。用設(shè)一思想設(shè)乙工程為120(為30和24的最小公倍數(shù)),張師傅做乙工程的效率是4,李師傅做乙工程的工作效率是5,李師傅做6天后還剩90,90÷(4+5)+6=16。兩人合作完成這兩項工程,則最少需要16天。答案選A。
例4、某企業(yè)有甲、乙、丙三個倉庫,且都在一條直線上,之間分別相距1千米、3千米,三個倉庫里面分別存放貨物5噸、4噸、2噸。如果把所有的貨物集中到一個倉庫,每噸貨物每千米運費是90元,請問把貨物放在哪個倉庫最省錢?( )
A、甲 B、乙 C、丙 D、甲或乙
解析:首先識別題型屬于統(tǒng)籌問題。總運費等于所運貨物的噸數(shù)乘以所運的距離,要使總運費最少,就要使所運貨物的噸數(shù)最少且所運的距離最短。因為丙倉庫的貨物最少,顯然丙地的貨物應向“甲、乙”方向運。假設(shè)丙的兩噸貨物運到乙倉庫,此時乙倉庫的貨物是6噸大于甲倉庫的貨物噸數(shù),因此選擇乙倉庫最省錢。
統(tǒng)籌問題解決的關(guān)鍵是首先要識別題型,然后運用統(tǒng)籌問題的解題要點做到快速解題,考生要好好體會,理解這一題型的特點。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