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資料】
兒童睡眠時間不足,日積月累,貽害甚大,不僅關系到兒童自身的身體健康,也關系到一個國家未來國民的素質(zhì),不是一件小事,亟待引起有關各方的高度關注。
實際上,兒童睡眠時間少并非只是上海市一地,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從2006年至今,中國學齡前兒童的睡眠時間正在逐步減少。2006年一份針對12個省(區(qū)、市)學齡前兒童睡眠情況的調(diào)查顯示,當時,3歲兒童平均睡眠時間為11.64個小時,4歲為11.56個小時,5-6歲為11.29個小時;到了2015年,一項針對全國10座城市1632名學齡前兒童的調(diào)查顯示,被調(diào)查者的平均睡眠時間為9.57個小時。
學齡前幼童的時間去哪兒了?時間還是那些時間,只不過,被其他事情占用了。特別是在大城市,這種情形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一些。據(jù)報道,一名幼兒家長說,她所在幼兒園班級里,幾乎每個孩子都報名參加了一個運動班、一個藝術班、一個邏輯思維班或一個英語班。時間排不開,只好每天22點左右睡覺,第二天早7點就要起床。
本該自由玩耍的孩子,卻不得不陷在一個接一個的培訓班,或者在去培訓班的路上。這樣的辛苦,實在是一件悲哀卻也無奈的事情。
六年級的小汐的爺爺說,“孫子是我陪著長大的,去年考上了大學。小汐是外孫女,我又接著陪。我感覺,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功課比較簡單,睡眠情況還比較好。從三年級開始,由于功課難度加大,內(nèi)容增多,孩子就不得不犧牲部分休息時間。從初二到高三,別說每天睡八九個小時了,要是能讓娃睡六七個小時就很不錯了。即使家長不給孩子施壓,孩子也得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寫完。雖然國家要求減輕學生負擔,但現(xiàn)階段對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師教學成績的考核還是以分數(shù)為參數(shù),‘減負’效果還是不夠明顯,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可以說是‘特困’一族!
Z市的劉女士說,她兒子在Z市一所排名比較靠后的學校上一年級,孩子每天6時起床,7時50分到校,下午4時40分放學。這么小的孩子,中午、晚上都有作業(yè),特別是晚上,作業(yè)更多。數(shù)學、語文各種練習題和試卷,還有課外練習冊,應接不暇。不知是老師沒講好,還是孩子沒聽懂,這些作業(yè)孩子多數(shù)不會做,家長只好幫忙完成。
“一年級的作業(yè)怎么這么難呢?我都覺得難!”劉女士說,她每天晚上陪孩子寫作業(yè)要兩三個小時,孩子曾出現(xiàn)過厭學情緒。
如同很多家長明知嬉戲的重要性,卻仍然不斷減少孩子的嬉戲時間一樣,那些裹挾著孩子奔波在各類培訓班的家長,并非不明白睡眠的重要意義。他們自己也有苦衷,也有抱怨,很多時候,乃是出于某種“不得已”。
一者,大家都這樣,都沉陷在“贏在起跑線”上的競爭,停不下來,你不可能心如止水,完全做到“獨善其身”。就像一位家長說的那樣:“身邊的同學幾乎都這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越睡越晚、越起越早,這種擠壓甚至會形成一種不期然而然的小氣候,反過來“規(guī)訓”著更多的家長和幼童,使你別無選擇。
另外,這也與一些家長對大城市的不確定情緒有很大關系。城市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長安居,大不易”,很多人幾乎將焦慮當成一種常態(tài)行為。由此也傳導到孩子身上,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對孩子睡眠時間的擠壓和剝奪。
其實,盡管有一些焦慮情緒并非難以理解,但將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并不可取,它更像是一種卸責。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比自己生活的好一點、輕松一點,但這種代際的“更好”,并不應該通過剝奪孩子休息時間來實現(xiàn)。報的班越來越多,睡眠時間越來越短,相應的,腦袋里的那根弦也就繃得越來越緊,長此以往,顯然不可能有更平和的情緒、更寬容的心態(tài),真實效果如何,并不好說。
當然,除了家長需要警醒、不要繃得那么緊之外,制度也該有一些硬性規(guī)定,比如有的地方就規(guī)定了孩子的休息時間等。但從長遠看,還是應該減輕教育的壓力,多開辟就業(yè)成才的渠道,給民眾在大城市生活以更多的可能性,從而避免焦慮情緒成為一種“代際傳承”。
請分析給定資料反映的當前孩子睡眠時間不足的原因。
要求:
(1)概括全面、準確,條理清晰。
(2)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當前兒童睡眠時間不足的原因有:一、很多孩子被要求參加培訓班,比如運動班、藝術班等,擠占了休息時間;二、學校功課難度加大,內(nèi)容增多,學生難以做完;三、對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師教學成績的考核還是以分數(shù)為參數(shù),老師被迫給學生多布置作業(yè);四、家長存在跟風現(xiàn)象,沉陷在“贏在起跑線”上的競爭,給孩子施壓,形成了不良氣候;五、家長對大城市有不確定情緒,并將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計空格180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