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些專家提出“社會性焦慮”的概念,“社會性焦慮”屬于某些社會或時代,它是一種廣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浮躁,是一種彌漫于社會不同階層的焦慮,它不會輕易消退,不容易通過心理的調適而化解。人們所焦慮的對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質和內容上又存在著一些共性。比方說,貧困者或憂慮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則可能憂慮自己財產缺乏保障。兩者雖然不可等量齊觀,而憂慮則一。這種社會性的焦慮往往直接由物質的原因而起,也突出地表現于物質生活,表現于擔心自己及家庭物質生活的現狀和前景。長期物質生活上匱乏也一定會引起廣泛的社會焦慮。
這種社會的焦慮在更深層次上涉及精神信仰的缺失。焦慮者因為看見到處都是物欲的流行,功利的甚囂塵上,人們都以外在的成敗論英雄,以權力和金錢劃分人的等級,從而隱隱地痛感人們精神上缺乏一種寄托,沒有一塊能夠真正長久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因為,如果一個人、一個民族精神上有寄托、有希望和追求,就可能不會太在意物質的匱乏,甚至將物質的匱乏視作一種精神的歷練,從而也鼓勵斗志,擺脫困境。當然,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的信仰可以給人提供生活的意義乃至一種真正自足的滿足感。
7.建國初期,前身為華東軍區(qū)特務團輜重連的八連,開進了昔日“冒險家的樂園”,執(zhí)勤于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 從戰(zhàn)場到“十里洋場”,腳穿草鞋的八連官兵時刻銘記“兩個務必”,經受住了與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同樣嚴峻的考驗,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展示了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愛民之師的嶄新形象!昂冒诉B,天下傳。為什么?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1963年“八一”建軍節(jié)這天凌晨,一夜未眠的毛澤東同志看到了好八連的事跡報道,揮筆寫下了這首后來名揚天下的《八連頌》。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為一個連隊題詞并寫下頌歌。他在詩中充滿激情地寫道:“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星移斗轉,伴隨著大上海的滄桑巨變,“好八連”官兵早已告別“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生活。如今,走進八連,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現代化的軍營:設施一流的多功能俱樂部,藏書6000余冊的圖書室,每3人擁有一臺電腦,宿舍有電視,飯?zhí)糜锌照{、消毒柜、烘干機……時代在變,環(huán)境在變,生活條件在變,但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好八連”從未改變。
艱苦奮斗是八連的傳家寶,艱苦奮斗精神早已滲透進八連一代代官兵的血脈里。如今,象征八連勤儉節(jié)約好傳統(tǒng)的理發(fā)箱已傳到第34代,木工箱、補鞋箱已傳到第33代。在八連,電腦打印機上貼有“每人節(jié)約一張紙,希望小學的學生就多個練習本”的字條;飯?zhí)脡Ρ谏,懸掛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警句。
有專家指出,“好八連”是在黨的陽光雨露哺育下成長起來的光輝典型,是全國軍民拒腐防變、艱苦奮斗的一面大旗。每當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好八連”的旗幟總是飄揚在時代的精神高地上,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也有專家評價說:“南京路上好八連”這面鮮艷的旗幟,如同東方明珠、世紀大道一樣,已被上海人民視為這座城市閃光的名片。
8.貧富差距的拉大強化了人們向上的社會比較心理,使人們的不公平感增強,尊嚴感、滿足感降低。許多研究成果和客觀事實表明,在物質財富相對匱乏的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又處在相對封閉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能夠對比的條件受限,所以,增加收入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條件、贏得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也使人更充分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進而提升自己的富足感。但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共同財富的劇增,個人收入雖然普遍提高了,但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從基尼系數看,我國貧富差距正在逼近社會容忍的“紅線”。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有關專家介紹,對我國的基尼系數目前各機構認識不一,被學界普遍認可的是世界銀行測算的0.47!拔覈嵯禂翟10年前越過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后仍在逐年攀升,貧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專家認為,目前我國的收入差距正呈現全范圍多層次的擴大趨勢。當前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國際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業(yè)之間職工工資差距也很明顯,最高的與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國企中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國有企業(yè)高管與社會平均工資相差128倍。
9.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一屆全國人代會第三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我們不僅要通過發(fā)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顧效率與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要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財政、稅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調節(jié)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二要深化壟斷行業(y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yè)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嚴格規(guī)范國有企業(yè)、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監(jiān)管辦法。三要進一步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打擊取締非法收入,規(guī)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10.比爾·蓋茨1975年創(chuàng)辦微軟,不到20年即于1994年登上福布斯全球首富之位,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內一直雄踞此位,成為夢想的象征及全球追逐財富者的偶像。比爾·蓋茨2006年聲明退出微軟一線管理事務,在引退之前,他對他的巨額財富蓋棺論定:“我們決定不把財產分給我們的子女,我們希望以最積極的方式回饋社會!贝藭r已經很難分清,究竟是比爾·蓋茨用巨額財富回饋了社會,還是比爾·蓋茨對待財富的態(tài)度構成了更大的社會財富。
社會學家說,文明是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財富的總和,但從財富到文明,并非僅通過財富的累積即可步入文明社會。從比爾·蓋茨身上,我們亦看到了兩種財富態(tài)度。在積累財富之時,比爾·蓋茨的財富以及商業(yè)投機行為,“總是讓人想起以前的強盜式貴族”,關于微軟的壟斷爭議,至今未息,在前些年他經常被批評為富不仁。縱然富甲天下,卻不見得就能安享財富。在走出微軟之后,被《財富》稱為“理想主義者”的比爾·蓋茨,“將有更多的機會出現在公眾面前,為了全世界的貧窮百姓與政府和企業(yè)作斗爭”,蓋茨說:“我會同那些幸運地獲得了巨額財富的其他人談談,告訴他們如何將財富返還給社會。”走出一己財富的比爾·蓋茨,才真正懂得了如何運用財富。
舍天下之財,成天下之善。千金散去,財富歸于社會,而又臻于文明,正是財富累積的正道。比爾·蓋茨希望自己對世界有“正面的貢獻”,使個人財富之一粟歸于人類文明之滄海,誠所謂滄桑正道,而西方文明早在慈善的事業(yè)中孕育了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