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
在公務員的招考條件中常常會出現(xiàn)要求報考該職位的考生必須“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其實對于這個報考要求,或許很多考生都能理解。這個報考要求主要是從公務員日常工作中對“公文寫作”的要求延伸而來的。那么該如何體現(xiàn)自己“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呢?對于這個點,廣州新東方的戴斌老師建議考生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體現(xiàn):
(1)征文比賽
征文比賽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對個人“文字表達能力”的一種客觀標準。其實很多考生都會有一種體會,征文比賽這樣一種比賽形式似乎一直都陪伴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在“遙遠的小學時代”就已經(jīng)有了“作文競賽”,到了后來即使出來工作了,在單位、在企業(yè)中也可能常常會碰到單位或企業(yè)組織的各種“征文比賽”,甚至在社會上,包括很多的報紙雜志也常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征文比賽”。其實相比較而言,各個時期我們所面臨的僅僅是“征文比賽”中的征文主題不盡相同而已。所以,對于還在校的公務員考生而言,戴老師建議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可以參加一下學校的征文比賽活動。對于已畢業(yè)離開了學校的這部分公務員考生而言,建議考生如果單位或企業(yè)有舉辦相應的各種“征文比賽”,盡量要抽空參加,一方面為公務員考試做“備考的鋪墊”,另一方面對于考生在原單位或企業(yè)的工作也是一個很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一個“積極參加單位活動的員工”常常是很能得到上司(或上級)青睞的。最后還是要強調一點,“參加”不意味著“必然得獎”,“得獎”也不意味著“必然優(yōu)秀”,所以不必太在意最后的比賽結果,有這份經(jīng)歷,有真實的“較強文字表達能力”,其實就已經(jīng)足夠了。“獎項”在“閱人無數(shù)”的考官面前常常只是“錦上添花”的一個“參考”罷了,關鍵還是看考生在“征文比賽”的這份“經(jīng)歷”中所獲得的“鍛煉”和“實際能力”。 考生從這些角度切入,談談自己切身的體會、經(jīng)歷和感受,會得到考官和用人單位的贊賞的目光。
(2)發(fā)表文章
對于這個點而言,一般來說,很多人都認為是在報紙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才算是“發(fā)表”。其實未必。因為“在報紙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往往要實現(xiàn)的難度相對還是比較大的。畢竟,“在報紙雜志上發(fā)表文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此,戴老師建議廣大的考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小型一些的報紙雜志來投稿,提高投稿的成功率。另外在學校的學報、校報也可以嘗試發(fā)表一些文章,往往會有很大的幾率發(fā)表。而對于在職的考生來說,參與企業(yè)的文案的編寫也可以作為“發(fā)表文章”的形式。考生嘗試從這些角度切入,談談自己切身的體會、經(jīng)歷和感受,應該會得到考官和用人單位的認可的。
(3)在單位或學校寫的活動簡訊
一般來說,基本上任何單位或學校都會組織一定的“活動”,而活動結束后,大部分時候就需要寫一些關于活動的“描述性”的文字或稿件(即簡訊),很多時候這個工作常常不是很多人愿意去做,其實這是一個很能體現(xiàn)考生“文字表達能力”的事情,而且也是考生在集體中“價值的體現(xiàn)”,可以說是“個人能力”與“團隊配合”的一個結合。而且這個工作一般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實現(xiàn)的,只要考生能“積極主動”地承擔這個工作,無論是單位領導或學校的老師都會比較樂意把這個工作交給考生的。這也是一個體現(xiàn)考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講述了自己“寫活動簡訊”方面的“特點”,關鍵是注意當考官或用人單位問到具體的“寫活動簡訊”的要點時,考生切不可來“虛”的,一定要“實實在在”地掌握好活動簡訊的寫作方式和方法,最好能“現(xiàn)場”“即興”地展示一些自己這方面的“特長”。
以下戴斌老師希望附上一些簡要的活動簡訊的模板,供廣大考生參考:
一、聯(lián)誼活動簡訊模板:
XX年XX月XX號,XX大學XX系(或XX專業(yè))同學和XX大學XX系(或XX專業(yè))的同學舉行了聯(lián)誼活動,這次活動是在XX大學XX學院舉行的。
首先通過一個簽名的小游戲拉開了聯(lián)誼活動的序幕,接著由兩校同學分別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在介紹過程中,同學們相互交換了通訊錄,并紛紛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聯(lián)誼活動,增進相互了解,為未來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隨后通過將參加活動的同學隨機分成了5個小組,每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了各種體育(或文藝)活動。
活動中同學們熱情高漲,氣氛活躍,通過這次聯(lián)誼活動,增進了兩校同學間的友誼。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希望與其他公務員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公務員論壇>>>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