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變臉”,有的與規(guī)劃不科學、決策不科學有關,過分追求“超前發(fā)展”,導致民生工程的規(guī)劃與實際需要不相適應,功能無法發(fā)揮,最終改作他用;有的與一些地方官員的政績觀有關,為了給招商引資設一個好聽的名目,立項時一個思路,建設時一個思路,民生工程“掛羊頭、賣狗肉”;有的與一些地方官員頻繁更換有關,“換領導換思路”,上一任定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下一任隨意更改,連累了民生工程。
忽悠了8年的公交樞紐到現(xiàn)在連個影子也沒有——本報1月28日報道了甘肅蘭州市民翹首以盼的洪門子公交樞紐從8年前立項,到今天不僅沒有開通,反而“變臉”成了一家商場?粗虘粞b修門臉進進出出的身影,置身于擁擠不堪的道路上,不少市民對此議論紛紛。
規(guī)劃立項時民意濃濃,開工拆遷時轟轟烈烈,貼上標簽的民生工程在大肆宣傳中熱熱鬧鬧開工了。然而8年過去了,民眾的滿心期待變成了泡影,規(guī)劃中的交通樞紐沒有了蹤影,原址建起了商場。民生工程“變臉”成了一些人的賺錢工具,自然會招致公眾抱怨。
民生工程“變臉”成了商場,其中的緣由應該和民眾說明白、講清楚。政府做事不能像小品里的臺詞:我就這樣,愛咋咋地。如果不說明白,公眾的猜測就會很多;蛟S就有了某某人受賄了,某某領導只追求GDP之類的傳言。就算只從經(jīng)濟角度推測,將公交樞紐變成商場,是為了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經(jīng)營城市,但也難免招致“錢有了,信譽就沒了”的指責,得不償失。
類似的情形在各地時有發(fā)生:有些地方的文化設施在立項時宣稱打造群眾文化基地,而建成后,或出租、或改作它用,民生工程變臉成了“四不像”。再比如,某地以建設群眾體育綠地公園名義立項,可建成后卻變成了高爾夫球場,披著大眾體育設施外衣的民生工程,變成了違規(guī)建設的、少數(shù)富人的專用場所。
民生工程之所以“變臉”,有的與規(guī)劃不科學、決策不科學有關,如有些地方過分追求“超前發(fā)展”,導致一些民生工程的規(guī)劃與實際需要不相適應,功能無法發(fā)揮,最終改作他用;有的與一些地方官員的政績觀有關,為了給招商引資設一個好聽的名目,立項時一個思路,建設時一個思路,民生工程“掛羊頭、賣狗肉”;有的與一些地方官員頻繁更換有關,“換領導換思路”的現(xiàn)象在一些地方比較普遍,上一任定下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下一任隨意更改甚至讓其名存實亡,最終連累了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立項了,向公眾公布了,就不應隨意更改,既然是為民眾辦實事,就應該名副其實。民生工程的資金來源于民眾繳納的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能由著個別人的性子來。然而,有些地方的管理者更在乎自己的政績、當?shù)氐亩愂,較少顧及民眾的感受和政府的信譽,“我的地盤我做主,我說了算”的意識很濃,“人民的公仆”掛在嘴上,對公眾負責的意識較差。
民生工程隨意“變臉”,反映出一些地方對于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設沒有建立起責任追究制度和項目倒查機制。沒有了制度的約束,就不能有效約束決策不民主、管理不科學、責任意識缺乏的現(xiàn)象,就會使得敬畏權力、對民眾負責在一些地方成了空話。
出爾反爾,朝三暮四,有承諾無踐諾,時間久了,就會失去公信力,這無疑是十分可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