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名言警句之廉潔、為政、執(zhí)法篇 |
第 7 頁:名言警句之創(chuàng)新、納諫、合作篇 |
第 9 頁:名言警句之誠信、道德、謙虛篇 |
第 18 頁:名言警句之愛國、治國、安危篇 |
嚴(yán)格執(zhí)法篇
1、 出政施教,賞善罰暴。 (墨子)
釋:出任政事和實施教育,就要獎賞善良和懲罰暴虐。
2、 邪正者治亂之本,賞罰者治亂之具。 (宋·林逋)
釋:邪惡和正直是決定太平或混亂的根本,賞和罰是保證太平消除禍亂的工具。
3、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明·張居正)
釋: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難,難的是立了法必須執(zhí)行;聽別人的意見建議并不難,難的是聽了后能去照著做。
4、 奉法者強(qiáng),則國強(qiáng);奉法者弱,則國弱。 (韓非子)
釋:掌管執(zhí)行法規(guī)的人堅強(qiáng),就能使國家強(qiáng)盛;掌管執(zhí)行法規(guī)的人軟弱,就會使國家衰弱。
5、 殺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殺;傷人者刑,然后人莫敢傷。(宋·李覯)
釋:對殺人的處以死刑,以后就沒人敢殺人了;對傷人的處以刑罰,以后就沒人敢隨便傷人了。
6、 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荀子)
釋:沒有功勞就不進(jìn)行獎賞,立了功的就要獎賞,沒有罪過就不進(jìn)行懲罰,犯了罪的就要懲罰。
7、 巨壑雖深,獸知所避;烈火至猛,人無蹈死。(宋·蘇舜欽)
釋:大溝壑雖深,野獸能知道躲避開;大火雖非常猛烈,人沒有踩上燒死的。
8、 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荀子)
釋:不進(jìn)行教育而光殺人,這樣雖然刑罰多但壓不下歪風(fēng)邪氣;光教育而不實行刑罰,這樣做壞事的人就受不到懲戒。
9、 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亦亂。 (唐·元結(jié))
釋:只獎賞善良的而不懲罰作惡的就會出亂子,只懲罰作惡的而不獎賞善良的也會出亂子。
10、 賞無度則費(fèi)而無恩,罰無度則戮而無威。 (孫武)
釋:賞賜沒有一定限度就會費(fèi)了財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懲罰沒有限度就會雖殺人也不能樹立威嚴(yán)。
11、 善為政者,刑先于貴,后于賤;重于貴,輕于賤;密于貴,疏于賤;決于貴,假于賤。(清·唐甄)
釋:善于為官從政的人,在進(jìn)行刑罰時,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對地位高的從重,對地位低的從輕;對地位高的緊密,對地位低的稀疏,對地位高的認(rèn)真堅決,對地位低的寬容。
12、 鞭樸不可馳于家,刑罰不可廢于國。
13、 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韓非子)
釋:家里有永久的產(chǎn)業(yè),雖遇到饑荒也不會挨餓;國家有永久的法規(guī),雖遇到危險也不會混亂。
14、 不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于寶;不為愛人而枉其法,故曰法愛于人。((管仲)
釋:不因為貴重的寶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說命令比寶物還貴重;不因為自己所愛的人而彎曲國家的法律,所以說法律比人要可愛。
15、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三國·諸葛亮)
釋:為國盡忠、對時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須獎賞,違犯法律、懈怠懶惰的人就是自己的親人也必須懲罰。
相關(guān)推薦:推薦:2011年國家公務(wù)員考試面試通關(guān)必備
2011年國家公務(wù)員考試面試熱點(diǎn)預(yù)測匯總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