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二、辨析題
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心理不健康與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的不良狀態(tài),偶爾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心理疾病。因此,不能僅從一時一事而簡單給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結論。
2.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歸納起來,心理健康就是個體內部協(xié)調與外部適應相統(tǒng)一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1.(1)心理輔導是指學校教育者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征與規(guī)律,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運用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技能,設計與組織各種教育性活動,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fā)揮個人潛能,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
(2)理解心理輔導的概念,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①學校心理輔導強調面向全體學生;②輔導以正常學生
為主要對象,以發(fā)展輔導為主要內容;③心理輔導是一種專業(yè)活動,是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運用。
2.(1)恰當解決同一性危機,心理狀態(tài)變得穩(wěn)定;(2)恰當處理獨立與依賴的需求,不盲目或過度反叛,和父母保持良好的關系;(3)能從容面對自己的生理和身體變化,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異性的關系以及性的問題;(4)發(fā)展出抽象思維能力,更具邏輯性和推理性,并發(fā)展出元認知能力;(5)發(fā)展出恰當的道德水平,對如何做一個公民有所思考。
3.(1)情緒消極、悲傷、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生活的樂趣;(2)消極的認識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從消極方面看事物,好責難自己,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3)動機缺失、被動,缺少熱情;(4)軀體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等。
4.(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課程和心理輔導的活動課;(2)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3)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4)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5)小組輔導。
5.(1)生理因素。遺傳、解剖、生理、生化和病毒等對精神疾病的產生和發(fā)展都能起到作用。
(2)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父母教育方式不統(tǒng)一或者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識和觀念,單親家庭等都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心理問題。
(3)社會因素。不健康的報刊、雜志、書籍、游戲等大眾傳媒對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可能導致兒童的心理異常。
(4)學校因素。教師素質不高,學校教育方法失當,應試教育理念使學生對學習和學校產生了厭惡情緒,嚴重的可能導致心理問題。
(5)心理學因素。學生的厭學、離家出走、情感脆弱多是由于認知偏頗、情緒激動、意志薄弱、內心矛盾而產生的苦惱、困惑。
6.(1)強化法;(2)代幣獎勵法;(3)行為塑造法;(4)自我控制法。
7.認知療法于20世紀60~70年代在美國產生,是根據人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治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并適應不良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認知療法是新近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認知問題上,意圖通過改變患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tài)度來改變并改善所呈現的心理問題。
(2)認知療法一般分為四個治療過程:①建立求助的動機;②適應不良性認知的矯正;③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觀念的競爭,用新的認知對抗原有的認知;④改變有關自我的認知。
8.(1)學生個體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2)分年級定專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3)構建全方位、全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模式。
9.(1)進行全身放松訓練;(2)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3)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
10.(1)上網時間;(2)網上行為;(3)個體的心理和行為指標;(4)生活事件指標;(5)直接指標;(6)典型指標。
四、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這位同學出現的心理障礙是考試焦慮。
(2)克服考試焦慮的方法有:①采用肌肉放松、系統(tǒng)脫敏等方法。②采用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如“我能應付這個考試”。探求學生考試焦慮的原因,比如是因為考前復習準備不足,自信心不強,還是自己期望過高,擔心臨場發(fā)揮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學校而影響自己的前途;或是老師或家長的期望過高,施加的壓力太大。針對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消除或降低這些焦慮源的影響。③鍛煉學生的性格,提高挫折應對能力。④往最好處做,不要計較最后結果。⑤考前要注意調節(jié)情緒,指導學生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例如,自我暗示法、焦慮轉移法、肌肉放松法、系統(tǒng)脫敏法、模擬訓練法等。
2.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表現為個體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根據心理健康的特性判斷教師對心理健康的理解:教師甲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心理健康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教師乙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心理健康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過程;教師丙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心理健康兼顧內部協(xié)調與外部適應兩個方面。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及習題匯總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
2016年教師資格證《各科目》考情分析匯總 | 《各科目》考試大綱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