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20 × 1分)
1.C 2.C 3.C 4.C 5.B 6.A 7.D 8.A9.D 10.B11.B12.D 13.B14.D 15.B16.A
17.C 18.B 19.D 20.A
二、多項選擇題(10×2分)
1.BD 2.ACDE 3.ABCDE 4.ABCD 5.ADE 6.BCE 7.BCD 8.ABE 9.ABCDE 10.ABCDE
三、判斷題(20 ×1分)
1.√2.× 3.√4.×5.√6.×7.×8.√9.×10.√11.×12.×13.√14.√15.×
16.× 17.√18.×19.×20.√
四、簡答題(6×6分)
1.【答案要點】(1)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思想性。(2)注意啟發(fā)。(3)講究語言藝術。
2.【答案要點】教學的一般任務:(1)傳授系統(tǒng)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3)培養(yǎng)社會主義道德和審美情趣,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4)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
3.【答案要點】(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2)正確運用變式。(3)科學地進行比較。(4)啟發(fā)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4.【答案要點】(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2)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3)運用感知規(guī)律突出感知對象的特點。(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5)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5.【答案要點】(1)肯定優(yōu)點。(2)指出缺陷。(3)提出希望或表示信任。(4)有文采且不超過40字。
6.【答案要點】(1)重視團組織建設,激發(fā)團員活力。(2)充分發(fā)揮基層團委作用。(3)規(guī)范團員隊伍建設。(4)加強團干部的管理。(5>做好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
五、案例分析題(2×8分)
1.【答案要點】(1)新時代下的教師職業(yè)道德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相象力及智力,智力包括許多方面,是多元化的,并非簡單的成績好。(2)教師是經過了長時閥的學習,積累了長時間的經驗才會有自己教學的方法,每一個教師都在教學活動中展示著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是一個辛苦而有價值的事情,當教師看到自己的學生成才后都會有很高的榮譽感及成就感。(3)然而新時代對教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綜合運用知識的人,而不是只會背書做題的“書呆子”,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就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他的觀點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的個性。教師對學生性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個影響過程就是老師在雕塑學生的未來。
2.【答案要點】(1)《教師法》14條規(guī)定對于弄虛作假騙取教師資格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根據(jù)王某的行為,還沒有達到撤銷教師資格的程度。
(2)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作為教師考核的內容之一。其次,規(guī)范教師的言行,制定規(guī)章制度。最后,可以讓學生評議教師,加強對教師的監(jiān)督。
六、論述題(2 ×13+12分)
1.【答案要點】問題:(1)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方式偏重于專斷型。長期以來,我國實施的是“應試教育”,分數(shù)和排名是學校和教師工作業(yè)績的衡量指標,這導致了高度重視課堂教學,重視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內在需求。班主任一直從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最關心的是兩件事:一是如何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確保班級的成績在學校中的排名。二是讓學生服從老師,以維護教師的權威不受侵害,使學生服從教師指揮,學生必須被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2)班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度低,在班級中設置班干部,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民主作風,學會自治自理。然而很多中小學的班干部相對固定,使一些學生養(yǎng)成了“干部作風”,不能平等地對待同學,而多數(shù)學生卻缺少機會,學生在社會環(huán)境及部分家長影響下,往往把班干部肴成是榮譽的象征,多數(shù)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缺乏自主性。
改革思路:(1)轉變觀念。(2)民主化、個性化。(3)加強制度建設。
2.【答案要點】(1)精選教材。(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3.【答案要點】(1)肯定評價與否定評價相結合,以肯定評價為主。(2)動態(tài)評價與靜態(tài)評價相結合,以動態(tài)評價為主。(3)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4)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5)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以形成性評價為主。(6)動機評價與效果評價相結合,以動機評價為主。(7)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以他人評價為主。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