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一、中學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中學教學過程首先要求師生要明確中學教學的總目標以及每一項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活動促進每一個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的發(fā)展。 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一切教學措施都要服從并服務于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多種方式把教學目標內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二)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中要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中去理解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學中要聯系社會生活的實際、聯系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實際,只有讓學生把知識的講授與生動的實踐相結合,把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相結合,才能解決好教學中的問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動腦與動手的關系。一方面,教師要切實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教學要聯系實際,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際,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技能、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三)直觀性與發(fā)展理論思維結合的原則
這個教學原則反映了中學生認識活動中感知與理解、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關系。一方面,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實物、模型和語言等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從而為學生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fā)展認知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感性條件。另一方面,中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發(fā)展學生的理論思維、抽象思維能力。
(四)啟發(fā)性原則
教學的啟發(fā)性原則是根據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性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提出來的。教學活動要靠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使學生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五)循序漸進原則
教學要按照學科基礎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智力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學生的認識活動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向前發(fā)展過程。循序漸進原則反映了科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學生智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就應當按照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進行教學,注意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按照學生認識活動的順序進行教學,由淺入深、由簡到繁。
(六)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中學生個體之間往往存在著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維方式的差異,因此教師的教學要處理好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關系。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tǒng)一的學習要求,促進他們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fā)展,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措施,使學生的才能和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貫徹這一原則,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能力水平,然后堅持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二、中學教學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標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具體來說,我國中學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Vl頭語言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主要包括講述、講解、講演等形式,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師運用講授法時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運用講授法時,要注意講授的內容應該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要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把講授法和其他教學方法結合起來。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回答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的方法。談話法比較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采用談話法,教師事先要準備好談話內容,精心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談話提綱;談話過程中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談話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三)讀書指導法
中學生一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和讀書的能力,教師要適時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讀書指導法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自學教科書,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方法。這個方法能夠培養(yǎng)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要指導學生預習,使學生課前了解教材內容,帶著問題來聽課。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幫學生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四)演示法和實驗法
演示法和實驗法是中學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師向學生展示實物或直觀教具、向學生作示范性的實驗從而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獨立操作、觀察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采用演示法和實驗法時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做好演示、實驗前的準備;演示、實驗開始時,教師要把實驗的內容、目的、步驟、要求及注意事項告知學生;演示、實驗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全班同學的情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演示和實驗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總結,分析實驗的成敗經驗。
(五)練習法
練習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yè)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練習法主要包括說話的練習、解答問題的練習、繪畫和制圖的練習、作文和創(chuàng)作的練習等方面。練習法的一般步驟是:先由教師提出練習任務,再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最后由教師進行分析和小結,分析優(yōu)缺點,糾正錯誤,提出改進要求。采用練習法,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查學習效果的能力和習慣。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