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斥原理”問題在近5年廣東省考中連續(xù)三年被考到,其中有一年考的是三集合,兩年考的是兩集合,可見出題率還是比較高的。那么我們就來看一看當遇到“兩集合容斥”問題時該如何快速、準確地解答。
首先,兩集合容斥原理的題目有以下特征:總數(shù)、滿足A條件的、滿足B條件的、兩者都滿足的、兩者都不滿足的。題目類型基本都是以上5個要素知4求1。那么如何求比較快速呢?我們給出一個公式:
滿足條件A + 滿足條件B –兩者都滿足 = 總數(shù)–兩者都不滿足
那么這個公式具體是如何而來的呢?我們通過一個圖形來說明:
圖中,方框表示總數(shù)集合,紅色圓圈代表滿足A條件的集合,綠色圓圈表示滿足B條件的集合,兩圓相交部分表示A、B兩條件都滿足的集合,而兩個圓環(huán)外的部分則表示A、B條件都不滿足的集合。
那么我們通過“面積”,來推導公式。
假設紅色圓環(huán)A的面積為A,綠色圓環(huán)B的面積為B,總面積為“總”,A、B兩圓環(huán)相交部分的面積為“A∩B”,而兩圓環(huán)都不覆蓋的面積為“非A非B”。
那么A、B兩圓環(huán)所覆蓋的面積有多少呢?我們先用A+B得到兩圓環(huán)各自總面積之和,那么此時,兩者相交部分在式中“A”被加了一次,再“B”中又被加了一次,多了一次,所以要將這多加的一次減掉。即兩圓環(huán)所覆蓋的面積應該為A+B-A∩B。
我們再通過另一種角度計算兩圓環(huán)覆蓋的面積:用方形的總面積-A、B都不覆蓋的面積,即,總-非A非B。
兩種角度計算出的都是兩圓環(huán)覆蓋的面積,所以它們相等,即:
A+B-A∩B=總-非A非B
我們的兩集合標準公式也就是這么來的。考生在考試中可以直接套用之,省去邏輯推理的過程,節(jié)省時間,簡化計算。
下面我們通過一道廣東省考的真題,來看一看這個公式如何套用,是否好用。
(廣東2009-46)旅行社對120人的調(diào)查顯示,喜歡爬山的與不喜歡爬山的人數(shù)比為5∶3;喜歡游泳的與不喜歡游泳的人數(shù)比為7∶5;兩種活動都喜歡的有43人。對這兩種活動都不喜歡的人數(shù)是()。
A. 18
B. 27
C. 28
D. 32
拿到題目后,發(fā)現(xiàn)題目中直接給出了總人數(shù)共120人、兩個條件都滿足的人數(shù)共43人,又分別間接地給出了滿足條件A與條件B的人數(shù)。即喜歡爬山的有120×5/8=75人,喜歡游泳的120×7/12=70人。問題要求兩條件都不滿足的人數(shù)。
直接套用公式:A+B-A∩B=總-非A非B,代入數(shù)字,75+70-43=120-非A非B,解得非A非B=18人。
因此,答案為A選項。
我們發(fā)現(xiàn),相對于一步步分析,直接在題目中找出兩集合容斥題型中的條件對應數(shù)值,套入公式計算十分迅速,也不容易出錯。
那么我們再來看另一道省考真題。
(廣東2010-53)某公司100名員工對甲、乙兩名經(jīng)理進行滿意度評議,對甲滿意的人數(shù)占全體參加評議的3/5,對乙滿意的人數(shù)比甲的人數(shù)多6人,對甲、乙都不滿意的占都滿意人數(shù)的1/3還多2人,則對甲、乙都滿意的人數(shù)是()。
A. 36人
B. 26人
C. 48人
D. 42人
拿到題目后發(fā)現(xiàn)符合兩集合容斥問題的特征,那么首先求出公式中的各個因素。總人數(shù)100人,則對甲滿意的有100×3/5=60人;對乙滿意的有60+6=66人。而非A非B=1/3×A∩B+2。代入公式:60+66-A∩B=100-(1/3×A∩B+2),解得A∩B=42。
因此,答案為D選項。
經(jīng)過以上兩道真題的練習,相信考生對兩集合形式的容斥原理問題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對其快速的解法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忌偻ㄟ^幾道類似題型的練習,就可以熟練掌握這種兩集合標準公式在公考行測中的使用,在考試中拿到這類題型的分數(shù),而不再為其犯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