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2. C 3. B 4. A 5. A 6. A 7. D 8. B
9. B 10.A 11.A 12.B 13.B 14.B 15. A 16. D
17. C 18. A 19. C 20.B 21.C 22.A 23.D 24.C
25.D 26.D 27.C 28.A 29.A 30.A 31.A 32.A
33.E 34.C 35.D 36.E 37.B 38.E 39.A 40.D
41.B 42.D 43.A 44.B 45.B 46.B 47.D 48.D
49.C 50.C 51.A 52.B 53.C 54.D 55.D 56.C
57.B 58.A 59.C 60.D
第二部分 言語理解
一、選詞填空
1.A[解析]略
2.C[解析]略
3.D[解析]略
4.C[解析]略
5.C[解析]略
二、語句表達
6.C[解析]A項將“和醫(yī)院”刪去;B項“在雨水中”多余;D項“或是星期天”多余。
7.C[解析]C項應將“優(yōu)秀的品質”改為“高大的形象”。
8.D[解析]A項介詞使用錯誤,“對”應為“將”;B項動詞與賓語搭配不當,“體現(xiàn)”后面應跟“的理念”等; C項“升學競爭”不能用“越來越重”修飾。
9.D[解析]A項“提高”和“增長”重復,應刪去一個;B項“趨勢”不能用“越來越少”形容; C項成分多余,將“的主要原因”刪除。
10. D[解析]A項將“累計”或“有”刪去一個;B項屬于句式雜糅,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混用;C項將“能否”刪去。
11. A[解析]B項“把”字句錯誤;C項關聯(lián)詞錯誤,應用表示轉折關系的詞;D項應是“我們雖然身處雪域邊關,但是全國人民一直關心著我們,一直沒能忘記我們”。
12.C[解析]歧義:(1)剛認識的張小明;(2)剛認識的張小明的弟弟。
13. D[解析]歧義:(1)小王的爸爸和小李的爸爸;(2)小李的爸爸和小王。
14. B[解析]歧義:(1)媽媽借給張阿姨五百元錢;(2)張阿姨借給媽媽五百元錢。
15. D[解析]歧義:(1)背著、馱著;(2)背地里、偷偷的。
三、閱讀理解
16. D[解析]A項,從第2段“他們與其他人一起開發(fā)了Globus Toollkit這種能在各種平臺上運行的網格計算機軟件,并使之成為實際上的網格計算機標準,也就是網格協(xié)議”一句中體現(xiàn)出來。B項從第1段“網格協(xié)議使得人們幾乎能夠連接與計算機有關的其他的任何東西:數(shù)據(jù)庫、虛擬和可視化工具,甚至是計算機本身的計算機能力”一句中可體現(xiàn)出來。C項從第2段中間“這種協(xié)議(網格協(xié)議)是實現(xiàn)網格計算的基本條件,因為它能夠保證異構系統(tǒng)工作起來像單一的系統(tǒng)那樣協(xié)調……”這句推斷出來。D項第4段“網格計算機技術的最直接應用之一是網格計算機的研制和開發(fā)……事實上,所有這些計算機都采用了Globus Toolkit,擁有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可見“但與計算機本身的計算能力無關”的說法不妥,另外,第1段最后一句也說明“網格協(xié)議”與計算能力有關。
17. B[解析]第二段開頭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伊思•福斯特說:“人類正在邁向一個新的未來,計算機資源的實際位置已不再重要。”這也是本段的中心句。從中可知選項B為正確答案。
18. A[解析]本文前半部分說明“網格計算技術”這一詞語的概念及特點,如第1段中間“到了今天,新的協(xié)議又出現(xiàn)了,它就是‘網格協(xié)議’。網格協(xié)議使得人們幾乎能夠鏈接與計算機有關的其他任何東西……”。后半部分側重寫“網格計算技術”的應用。如第4段第1句話“網格計算技術的最直接應用之一是網格計算機的研制與開發(fā)”,由此可見選項A為最佳答案。
19. B[解析]選B的理由是:第1段講了三個“協(xié)議”,20世紀80年代,“網際互聯(lián)協(xié)議”,使人們可以連接任意兩臺計算機,這樣因特網這個巨大網格在全球蔓延開來。20世紀90年代,“超文本傳輸協(xié)議”的出現(xiàn),使人們可以鏈接任意兩個文件,萬維網迅速形成,到了今天,新協(xié)議“網格協(xié)議”出現(xiàn),比以往兩個“協(xié)議”更有優(yōu)越性。還可聯(lián)系第三段中間“要在今天的因特網上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因為登錄步驟的繁瑣和軟件的不兼容隨時可以使你陷入困境,而如果采用網格計算,問題的解決將變得易如反掌”。A項不是“電網”,而是“類似于電網”的“網格計算”。C項“一定能夠成功處理”不妥。D項“還不能應用于”的說法過于絕對。
20. A[解析]本題四種選項都來自原文,B項說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tài)平衡的一項工程,只是一種描述性的說法,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解釋?梢耘懦。C項與原文的意思不符,因為風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只是有一部分“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被強上升氣流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形成了沙塵暴,同時它并沒有解釋到沙塵暴的含義,因而也可以排除。D項雖然說出了沙塵暴的形成原因,但不是對沙塵暴的解釋,因而也不是正確選項。A項說沙塵暴是“天氣現(xiàn)象”,這種天氣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是“風將大量沙塵卷起”,造成了“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這些都是沙塵暴作為一種天氣現(xiàn)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應該選A。
21. B[解析]本題提供的四個選項,都與全球生態(tài)平衡有關,可以說都有一定的干擾度。要準確地選出,就要仔細比照原文。A項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句子,符合文中的原意,是正確的,可以排除。B項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因為沙塵暴并不是沙塵逐漸積聚形成的,更沒有起到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C項除“能使大氣中的酸性物質得到平衡”對原文略有改動外,其余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句子,符合原文的意思。也可以排除。D項只是對原文作了一些簡化,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因此也可以排除。
22. A[解析]要答好這道題,首先就要弄清楚原文中哪些因素導致了沙塵暴災害的加劇。文中多次提到“在人為活動的干預下……結果造成生態(tài)巨變”,“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后……一連串的災害也就由此產生”,“大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錯誤永遠是人犯下的”等等,這些信息,足以提示考生:“加劇沙塵暴災害的原因”肯定與人有關,與人的活動有關。表述不正確的,顯然應該是純自然狀態(tài)下造成的內容。B、C、D三項都與人的活動有關,應該說都是正確的,都可以排除。只有A項只是地質史上的一種現(xiàn)象,是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后的一種結果,而不是加劇沙塵暴災害的原因,所以應該選A。
23. C[解析]A項推斷的依據(jù)是原文中“澳大利亞的沙塵乘著南半球的的西風掠過塔斯曼!矊⑷龉笊衬纳硥m帶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但這段原文只是說“沙塵暴曾給新西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guī)砗锰帯,并不能從中推斷出“因而必將被人類所利用”這一結論。B項推斷的依據(jù)是原文中的“風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從這兩句話也不能推斷出“這將會使海平面逐漸升高”的結論。D項推斷的依據(jù)是哥德說的“大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但不能由此推出“因此人類應當順應大自然,不要企圖去改變大自然”的結論。按照D項的說法,人類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顯然是不正確的。C項是基于全文立論的,符合作者的本意,因此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24. C[解析]該段文字主要是講全球氣溫出現(xiàn)隨月相變化略升高的現(xiàn)象!扒闆r”在該段文字中是指這種現(xiàn)象在中緯度地區(qū)的情況,故只有C項符合。
25. D[解析]內在屬性即本質屬性,是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征,由此判斷,只有D項不符合,它只是一種現(xiàn)象。
26. D[解析]由原文“如在細胞中含量過多”可得,活性氧一般生存于細胞之中,故D項中的“活性氧中細胞含量過多”錯誤,應該是“細胞中的活性氧含量過多”。
27. C[解析]“這”是指代前面所說,而該段文字的前面主要是講美軍與英國軍民產生的一些摩擦,由此而產生英美關系有些緊張。故“這”就是指“英美之間關系有些緊張”。
28. B[解析]由該段文意可得,胞外超氧化歧化酶可用于心臟搭橋手術,但不能起到保存心臟的作用;其在治療由大量含氧化學物質所引起的疾病上有潛在用途,但這并不是其主要用途;“新的轉基因羊可以通過奶水分泌而提供這一蛋白質”,但并不代表人們現(xiàn)在可以大量提取它。
29. D[解析]由原文“由于彗星結構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更容易產生類生命物質”可得,類生命物質是吸附在彗星上的氨基酸等大分子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產生的。
30. C[解析]由該段文意可得,當彗星墜入海洋后,形成了更為復雜的系統(tǒng),而氨基酸等則不能進出,故彗星表面的類生命物質所形成的有序狀態(tài)并不是以氨基酸為核心,核心物質在文中并沒有提及。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