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政治:廣州市住房保障辦日前舉行《廣州市保障性住房設計指引》專家評審會,細化了保障房設計要求。其中,保障房配建機動車停車位,按照公租房平均50平方米/戶計算,4戶可擁有一個車位。這一規(guī)定,引起了各方爭議。
支持者表示,如果單純地用“低收入人士不該開車”來否定保障房小區(qū)建停車位,未免過于冷漠,讓人心寒。反對者則質(zhì)疑,被保障群體是能買得起車還是養(yǎng)得起車?能買車的人還用住保障房嗎?
表面上看,這是一場對保障房概念的爭辯。在不少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保障房只要“裝人”,讓保障對象有個地方“落腳”就行,但廣州以設計指引的形式,重申保障房的“住人”理念,要讓保障對象和住在商品房中的人們一樣,享有房子帶來的同樣的舒適度。從“裝人”到“住人”,是“以人為本”的體現(xiàn),是對保障對象的尊重,更是時代的進步。
實際上,人們的質(zhì)疑并非僅僅針對設計標準本身,更多的是在憂慮分配和后期管理。在“開寶馬住經(jīng)適房”給人留下的陰影尚未消除時,不少人對高配置保障房仍心存忌憚。如何消除公眾疑慮,還是得從分配管理入手。這也是在為大連建立保障房體系提個醒。
在大連,保障房的“進步”來得更早一些。早在2011年,大連就開始建設高品質(zhì)公租房社區(qū),不僅建設品質(zhì)可與高端商品房相媲美,更有齊全的生活設施、完備的周邊配套、便利的交通。以泉水B區(qū)公租房為例,在規(guī)劃建設伊始就提出,“力爭把大連的公租房建成遼寧省乃至國家級的公租房示范社區(qū)”的目標。
在公租房建設和管理上,大連已經(jīng)率先樹立“以人為本保障房”的理念,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群眾搭建了住有所居的幸福階梯。但不得不說,建設保障房只是解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細化管理仍然是保障房建設和分配要長期面對的重大課題。解決了這一點,才能和保障房建設標準提升相配套,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