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定材料
(一)材料主題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一個社會熱點,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對于網絡熱詞“被××”,我們可以一笑而過,我們也可以看到網絡傳播的廣泛性特征,我們可以對民眾的權益遭到漠視而感覺到無奈。這次考試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進行考查——公信力與公民意識。
從一件事情中,我們往往能夠看出問題的存在,但是積極方面卻經常被一腔熱血的我們忽略掉。申論命題是一門藝術,第一申論命題要保持一定的平衡性。命題的角度不能讓考生事先做好大量準備,但是又不能讓考生之前對此事一無所知。因此這次考試的主題就選取了一個考生不太容易看到的角度。第二申論考試要堅持正確的導向性。不能只包括問題的負面信息,要看到它蘊含的積極意義。這也是這次考試命題切入點選取的比較好的佐證。
這兩點反映到材料主題之中,通篇材料其實就說明了政府和一切社會組織都需要推動自己的公信力建設,同時公民的權利意識應該覺醒,參與到整個社會的誠信建設中去。這個主題也是后面的作答要求的前提,是考生必須理解和把握的。
(二)材料概述
給定材料一共12則,材料大意如下:
序號 | 材料大意 |
1 |
總論性質的材料。介紹了在社會及網絡上廣泛流行的熱詞“被××”,并點明了這個詞語的含義,對于理解下面的材料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
2 |
介紹了大學生“被就業(yè)”問題折射出高校為提高就業(yè)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弄虛作假的問題。 |
3 |
介紹了居民收入“被增長”、生活“被小康”、居住“被開心”現(xiàn)象,背后反映出政府機關片面追求政績而不惜采用虛假統(tǒng)計、虛假測試等手段的問題。最后一段非常完整而全面地點明了“被××”現(xiàn)象被公眾熱議的積極意義——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 |
4 |
介紹了荒謬的官員“被自殺”案件和記者“被失蹤”案件,透露出政府公權力的濫用是導致政府失去信任的重要原因。 |
5 |
講述了趙作!氨粴⑷恕钡陌讣赋鰧е聼o辜公民趙作海沉冤十多年的根本原因就是辦案機關沒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 |
6 |
談到了近年來政府搞土地財政,大肆占用耕地,村莊“被消失”,村民“被上樓”,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對農村社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
7 |
學生不合理的費用“被繳納”,災害發(fā)生后的“被捐款”,是一些部門和社會組織對無力反抗的人們?yōu)E用公權力所導致的后果。 |
8 |
很多公司的員工“被全勤”,折射出一些企業(yè)不遵守勞動法規(guī),壓榨員工的休息時間。 |
9 |
很多乘客乘坐武廣高鐵,其實是“被高速”,反映出鐵路有關部門不講誠信,獲取利益的事實。 |
10 |
一些娛樂界的名人“被離婚”,這反映出媒體的責任感缺失。 |
11 |
通過大學教授的分析,總結了一系列“被”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濫用公權和信息不透明”,同時給出了總體性的建議“建立法規(guī),讓‘被事件’制造者為自己的行為埋單,還公信于社會”。 |
12 |
由“給力”這個詞給材料的結尾一個明亮的基調。 |
二、作答要求
作答要求一共四道題,分別是歸納概括題,綜合分析題,綜合分析題和文章論述題。
這次考試回避掉了提出對策題這一?碱}型,但是對于解決能力的考查并沒有忽視,其實在作文之中考生不可能把這個問題忽略掉,因此對于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考生仍然不可以忽略對它的復習。
第一題要求概述“被××”反映的負面問題,其實就是要求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忌灰盐兆∵@一個實質要求,在材料中找到相關問題表現(xiàn),組織答案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問題一般是以一個個的例子形式出現(xiàn),考生不要關注太多例子的細節(jié),要把握住事例背后反映的問題。
第二題相對來說難度比較大,因為材料中能夠直接提取的要點有限。但是考生對于“誠信”這個話題平時接觸的比較多,這時就要動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從材料中談及的政府、企業(yè)、社會組織等方面去談誠信的重要性,適當?shù)倪M行發(fā)揮。
第三題是對一句話的解釋,對于這種題目我們并不陌生。首先要寫明對這句話本質含義的理解,其次要對其中包括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作文題給出了副標題,這對于我們文章的立意是個重大提示。我們需要先吃透這句話的含義,在提出自己的論點。從材料中看從‘被××’的流行到‘給力’的大熱”是一種轉變,同時也是一種期待,那么我們就要從期待到轉變,談談這種轉變有什么樣的積極意義,給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促成這種轉變,文章從這個角度去申發(fā)論述就符合題意要求。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