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老友相見,問的是:“你炒股了嗎?”2013年,問題變成了:“你買房了嗎?”時隔6年,曾經遍地黃金的股市,變成了小散戶的墓地;而北京郊區(qū)曾經3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也漲到了3萬。人人炒股的熱鬧散場,人人買房的熱潮來襲,這一幕,讓人感到可怖。幾十萬的炒股資金沒了,生活還可以重來,可欠著幾百萬的房貸,許多夢可能就不再了。
隨著房價新一輪的瘋狂上漲,連一貫敢于“開炮”的任志強都表示政策導向不明,不敢再做房價預測。就算任總不敢預測,可各地頻現的新樓王,用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樓面價說了話。北京孫河商品房部分樓面價超4.6萬元/平米,而一向被視為價格“洼地”的天宮院新盤也接近20000元/平方米,這意味著北京六環(huán)房價已全面突破2萬元大關。
無房者,心中最大的遺憾是在房價看上去還能接受的時候,沒有出手成為有房一族。而有房者呢,恐怕很多人的遺憾則是沒有砸鍋賣鐵,多貸點款買更多的房產?沙蔀椤胺慨a負翁”的明天真的能美好嗎?
身邊許多朋友,近來都將手頭的唯一住房賣掉,出于改善住房條件的目的,換購更大的住房,可這一買一賣,就要背上近百萬的房貸,還產生了幾十萬的交易稅。月均1萬多的貸款,讓原本計劃的暑期親子出國游,變成了北戴河三日游。買房大軍隊伍的不斷擴大,抑制了國人潛在的消費欲望,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yè)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這段外媒評價中國年輕人的話,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我們節(jié)衣縮食、不遠游,為的都是一套不能移動的房子。然而,當看到周邊“畢業(yè)就買房”的同學們,不用拼爹、不用奮斗,買個房就能賺上別人奮斗十幾年賺不回來的錢,試問誰還能淡定?
在國內經濟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未來十年,究竟是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還是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是經濟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
可就平民百姓而言,如果房價繼續(xù)瘋狂上漲,人人爭相把房產作為財富保值的唯一手段,把全部身家都投入到房子上,全民變成“房產負翁”,勢必會影響當前的消費熱情,拉低居民的消費能力,降低生活水平的基準線。當大部分國民財富都固定于房產項目,幾乎相當于整個國民經濟都被綁架在了一個瘋狂的過山車上。這種瘋狂也擠占了小微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項目的資金空間,讓原本可能成長起來的創(chuàng)新型經濟增長點,礙于“錢荒”,被扼殺在了搖籃里。
全民炒股的昨天前車可鑒,人人成“房產負翁”的明天又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