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 B
[解析] 該項費用支出因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在發(fā)生時已計入當期損益,不體現為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即如果將其視為資產,其賬面價值為0。
因稅法規(guī)定,該費用可以在開始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后分3年分期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則與該筆費用相關,在20×6年末,其于未來期間可稅前扣除的金額為400萬元,所以計稅基礎為400萬元。
2
[答案] A
[解析] 計稅基礎=賬面價值600萬元-可從未來經濟利益中扣除的金額0=600萬元。
3
[答案] D
4
[答案] D
[解析]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600-60=540(萬元),計稅基礎=600×150%-60=840(萬元)。資產賬面價值540萬元小于資產計稅基礎840萬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00萬元。
5
[答案] A
[解析] 賬面價值=1 000-100×2-80=720(萬元),計稅基礎=1 000-200-160=640(萬元),資產賬面價值720萬元>資產計稅基礎640萬元,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余額為80萬元。
6
[答案] D
[解析] 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負債的確認和償還,不會對當期損益和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影響,其計稅基礎即為賬面價值。
7
[答案] A
[解析] 稅法規(guī)定,有關產品售后服務等與取得經營收入直接相關的費用于實際發(fā)生時允許稅前列支,因此,企業(yè)因銷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務等原因確認的預計負債,會使預計負債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企業(yè)為關聯方提供債務擔保確認的預計負債,按稅法規(guī)定與該預計負債相關的費用不允許稅前扣除;對于應付職工薪酬,其計稅基礎為賬面價值減去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0,所以,賬面價值=計稅基礎;稅法規(guī)定的收入確認時點與會計準則一致,會計確認的預收賬款,稅收規(guī)定亦不要計入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
8
[答案] C
[解析] (1)截至2008年末,因折舊口徑不同造成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累計額=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3010-10)/5×3-(3010一10)÷3×1=800(萬元)。
(2)2008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借方余額=800×25%=200(萬元),即2008年末資產負債表上“遞延所得稅資產”項目的金額為200萬元。
9
[答案] B
[解析] 本期計入到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金額=(3720-720)×33%=990(萬元),以前各期發(fā)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540/15%=3600(萬元),本期由于所得稅稅率變動調增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3600×(33%-15%)=648(萬元),故本期“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借方發(fā)生額=990+648=1638(萬元)。
10
[答案] C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