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未實現內部利潤及相關影響抵銷,基本方法可以考慮為通過兩步把個別報表數據調整成合并報表數據(包括遞延所得稅項目)。
【例題6】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所得稅率25%,雙方有以下業(yè)務:
(1)甲公司2004年度從乙公司購人A產品90件全部形成存貨,乙公司A產品的售價為每件7萬元,銷售成本為每件5萬元,2004年12月31日,90件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為405萬元。
(2)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貨中包含從乙公司購入的A產品10件,其賬面成本為70萬元,10件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為60萬元,該A產品系2004年度從乙公司購人.
(3)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貨中包含從乙公司本期購入的A產品90件,共計100件存貨,賬面成本700萬元,可變現凈值500萬元,乙公司銷售成本仍為每件5萬元。
要求:編制甲公司2004~2006年度合并會計報表的相關抵銷分錄。
【答案】
2004焦
借:營業(yè)收入 ’ 630
貸:營業(yè)成本 630
借:營業(yè)成本 180(2×90)
貸:存貨 180
借:存貨跌價準備 180
貸:資產減值損失 180
(2)2005年
借:未分配利潤一年初 180
貸:營業(yè)成本 180
借:營業(yè)成本 20[(7—5)×10]
貸:存貨 20
借:存貨一存貨跌價準備 180
貸:未分配利潤一年初 180
借:資產減值損失 170
貸:存貨一存貨跌價準備 170
借:營業(yè)成本 200(225/90×80)
貸:資產減值損失 2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2.5[(60—50)×25%]
貸:所得稅費用2.5
(3)2006年
借:未分配利潤一年初 20
貸:營業(yè)成本 20
借:營業(yè)收入 630
貸:營業(yè)成本 630
借:營業(yè)成本 200
貸:存貨 200
借:存貨一存貨跌價準備 10
貸:未分配利潤一年初 10
借:存貨一存貨跌價準備 190
貸:資產減值損失 19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貸:未分配利潤一期初 2.5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在連續(xù)編報時,不同思路有不同的抵銷分錄形式,最終抵銷結果是一樣的。
第一,上述抵銷思路是將個別報表結果通過延續(xù)期初數和調整本期數兩步計算出合并報表結果。例如2005年個別報表存貨跌價準備70一60=10萬元,合并報表準備5 X 10—60=一10,說明不需要計提準備,由于有期初數,所以分兩步將10萬元抵成0。第一步延續(xù)年初數180萬元,第二步:10—180一X=0,X=一170,沖減170萬元跌價準備。存貨還有一項調整,就是將當期子公司銷售時內部利潤導致的損益科目還原成存貨成本。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調整同樣如此,2005年個別報表遞延所得稅資產2.5萬元,合并報表5萬元,由于沒有期初數,直接調增2.5萬元即可,如果有期初數也要延續(xù)期初數分兩步計算出合并報表結果。
第二,上述抵銷思路也可以按照個別報表過程考慮。
例如子公司2004年有225萬元的跌價準備,2005年轉銷200萬元,又轉回15萬元變成期末要求的10萬元,可將這一過程抵銷,再將合并報表上期45萬元抵成本期0,相當于沖個別報表過程后提合并報表數,其抵銷分錄寫成:
借:存貨一存貨跌價準備 180
貸:未分配利潤一年初 180
借:資產減值損失 15
貸:存貨跌價準備 15
借:營業(yè)成本 2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00
借:存貨跌價準備 45
貸:資產減值損失 45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調整同樣如此: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
貸:所得稅費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