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藥學】素體表虛,復因外感,惡風汗出,發(fā)熱脈浮緩,用藥宜首選( )
A.薄荷
B.荊芥
C.紫蘇
D.防風
E.桂枝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E?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E。
桂枝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jīng)。有發(fā)汗解肌,助陽實表,外散風寒之效。用治外感風寒表證,不論表實證、表虛證都可以用。治外感風寒表虛有汗之證。常與白芍配伍,如桂枝湯。
故本題答案選E。
12、【方劑學】患兒任某,女,3歲。高熱神昏,痙厥抽搐,尿赤便秘,舌紅絳苔干黃,脈數(shù)有力。治宜選用( )
A.安宮牛黃丸
B.至寶丹
C.蘇合香丸
D.紫雪
E.牛黃清心丸
學員提問:牛黃清心丸的功效主治,以及和安宮牛黃丸有什么區(qū)別?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D。
牛黃清心丸清心化痰,鎮(zhèn)驚祛風。用于治療痰熱上擾引起的神志混亂,言語不清,痰涎壅盛,頭暈目眩,癲癇驚風,痰迷心竅,痰火痰厥等癥。
安宮牛黃丸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主治邪熱內(nèi)陷心包證。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舌謇肢厥,舌紅或絳,脈數(shù)有力。亦治中風昏迷,小兒驚厥屬邪熱內(nèi)。
本題患兒屬于小兒熱盛驚厥。應選紫雪清熱開竅,息風止痙。故本題答案選D。
13、【中醫(yī)診斷學】以下哪一項不是膀胱濕熱證的臨床表現(xiàn)( )
A.尿血
B.尿中砂石
C.尿后余瀝
D.尿頻急
E.尿澀痛
學員提問:我只知道D和E是膀胱濕熱證的臨床表現(xiàn),怎么區(qū)別A,B,C呢?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C。
膀胱濕熱證是由于濕熱下注膀胱所致,熱傷血絡可出現(xiàn)尿血,尿中砂石是石淋的表現(xiàn),也是由于膀胱濕熱蒸騰。尿后余瀝是腎氣不固的表現(xiàn)。
因此本題答案選C。
14、【中醫(yī)外科學】關(guān)于疔瘡走黃的原因以下哪一項可以不考慮( )
A.早期失治誤治
B.擠壓碰傷腫脹
C.過早切開引流
D.麻痘余毒未清
E.誤食辛熱之品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D?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D。
走黃是指在疔瘡的發(fā)病過程中,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內(nèi)攻臟腑的全身性化膿性危重性證候。
疔瘡在以下原因的作用下,火毒熾盛,毒入血分,內(nèi)攻臟腑所成。
一、失治誤治;蛟缙谖茨苡行Э刂,或過早切開,或艾灸,或誤用溫熱之藥。
二、護理不當;驍D壓磕碰,或食用辛辣醇酒、魚腥發(fā)物。麻痘余毒未清顯然不合適。
因此本題答案選D。
15、【方劑學】患者仲某,傷暑已數(shù)日,刻下體倦氣短,汗出心煩,咽干口渴,舌紅苔少,脈細欲絕。治宜選用( )
A.生脈散
B.桂苓甘露飲
C.竹葉石膏湯
D.清暑益氣湯
E.白虎加入?yún)?/P>
學員提問:為什么不選D?
答案與解析:本題答案為A。
清暑益氣湯的功用: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身熱汗多,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shù)。運用:1.本方用于夏月感暑,傷津耗氣之證。以體倦少氣,口渴汗多,脈虛數(shù)為證治要點。2.用于小兒夏季熱,久熱不退,煩渴體倦,屬氣津不足者。證屬暑熱不解,氣津已傷。
而本題患者證屬暑熱已去,氣陰兩傷。故用生脈散。本方具有益氣斂汗、養(yǎng)陰生津之功效,主治熱傷元氣、陰津大耗、汗多體倦、氣短口渴、脈來虛弱,以及久咳肺虛、嗆咳少痰、短氣自汗、口干舌燥等證。
因此本題答案選A。
16、【中藥學】患者,女,30歲。干咳少痰1周,伴有咽干音啞,口干喜飲,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用藥宜首選( )
A.杏仁、桃仁、薏苡仁
B.荊芥、白前、陳皮
C.杏仁、麻黃、石膏
D.杏仁、川貝母、桑葉
E.杏仁、麥冬、生地黃
學員提問:川貝與浙貝的應用鑒別?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D。
舌邊尖紅是心肺熱盛的表現(xiàn),脈浮數(shù)是風熱襲表的表熱證。該患者應該為風燥傷肺的證候。應采用桑杏湯治療。
川貝母與浙貝母鑒別
共同點:清熱化痰,散結(jié)消癰,同治肺熱咳嗽、瘰疬、乳癰等證。
不同點:川貝母味甘偏潤,又能潤肺止咳,又可治虛勞咳嗽、肺燥咳嗽;浙貝母苦寒降泄,功專清熱散結(jié),善治風熱、肺熱咳嗽及瘰疬、癭瘤、乳癰等證。
患者屬風燥傷肺,川貝母更為適宜。
故本題答案選D。
17、【中醫(yī)診斷學】某男,25歲,高熱,咳吐膿血腥臭痰屬( )
A.痰熱阻肺證
B.熱邪壅肺證
C.風熱犯肺證
D.肺陰虛證
E.以上都不是
學員提問:為何是A而不是B?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A。
熱邪壅肺證是指邪熱內(nèi)壅于肺所表現(xiàn)的證候。多因溫熱之邪由口鼻而入,或風寒、風熱之邪入里化熱。內(nèi)壅于肺所致。主要臨床表現(xiàn):咳嗽,痰稠色黃,氣喘息粗,壯熱口渴甚則心煩,鼻翼煽動,或胸痛咳吐膿血腥臭痰。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病機分析:熱邪壅肺,肺失清肅;肺熱熾盛,煉液為痰故咳嗽,痰稠色黃,肺失清肅,氣壅不降故氣喘息粗。里熱蒸騰則壯熱,內(nèi)灼津液故口渴;熱擾心神,故心煩不安。
痰熱阻肺證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有宿痰,復感風熱而出現(xiàn)痰與熱結(jié),壅阻肺絡的臨床表現(xiàn)的概稱。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胸膈滿悶,咯膿血腥臭痰,甚則呼吸迫促,胸脅作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
高熱,咳吐膿血腥臭痰是痰與熱結(jié),壅阻肺絡的表現(xiàn)。因此本題答案應選A.痰熱阻肺證。
18、【中醫(yī)外科學】白疕相當于西醫(yī)學的( )
A.神經(jīng)性皮炎
B.銀屑病
C.濕疹
D.紅色毛糠疹
E.玫瑰糠疹
學員提問:神經(jīng)性皮炎?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白庀是一種易于復發(fā)的慢性紅斑鱗罔性皮膚病!锻饪拼蟪伞吩疲"白庀,膚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庀.俗稱蛇虱,由風邪客于皮膚,血燥不能榮養(yǎng)所致。"《外科證治全書》云:"白瘧,一名它風,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拆裂,血出痛楚,十指間皮厚而莫能搔癢。因歲金大過,至秋深燥金用事,易得此證,多患于血虛體瘦之人。"本病以皮膚上出現(xiàn)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以多層銀白色鱗屑為臨床特征: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發(fā)或加重,夏秋季多緩解,在自然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0.1%~3%,本病相當于西醫(yī)的銀屑病。
牛皮癬是一種患部皮膚狀如牛項之皮,厚而且堅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病。在中醫(yī)文獻中,因其好發(fā)于頸項部,故稱為攝領(lǐng)瘡;因其纏綿頑固,故亦稱為頑癬。《諸病源候論·攝領(lǐng)瘡候》云:"攝領(lǐng)瘡,如癬之類,生于項上癢痛,衣領(lǐng)拂著即劇,是衣領(lǐng)揩所作,故名攝領(lǐng)瘡也。"《外科正宗·頑癬》云:"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本病以皮膚局限性苔蘚樣變,伴劇烈瘙癢為臨床特征。好發(fā)于青壯年。慢性經(jīng)過,時輕時重,多在夏季加劇,冬季緩解。相當于西醫(yī)的神經(jīng)性皮炎。
因此本題答案選B。
19、【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五臟分陰陽,則肺的陰陽屬性是( )
A.陽中之陽
B.陽中之陰
C.陰中之陽
D.陰中之陰
E.陰中之至陰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B?
答案與解析:本題答案為B。
五臟陰陽屬性,若以上下來分,則心肺在上屬陽,心為陽中之陽臟,肺為陽中之陰臟;肝脾腎在下屬陰,肝為陰中之陽臟,腎為陰中之陰臟,脾亦為陰中之陰臟(又稱“至陰”)。脾屬太陰,太陰為三陰之始,故脾為至陰。
因此本題答案選B。
20、【中醫(yī)內(nèi)科學】張某,女,37歲。久病皮下發(fā)斑,時發(fā)時止,伴有鼻衄、齒衄,月經(jīng)量多,咽干口燥,五心煩熱,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數(shù)。其最佳方劑為( )
A.知柏地黃丸
B.麥味地黃丸
C.茜根散
D.歸脾湯
E.無比山藥丸
學員提問:為什么不選A?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C。
知柏地黃丸偏于滋陰降火,適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遺精盜汗之證。并無止血功效。
該患者病機為陰虛火旺,熱灼血絡。茜根散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于有陰虛火旺表現(xiàn)的血證。
故本題答案選C。
編輯推薦:
2013中醫(yī)醫(yī)師《中醫(yī)基礎(chǔ)》練習題及答案匯總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