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CO2運輸?shù)臄⑹。正確的是
A.化學結(jié)合的CO2 主要是碳酸氫鹽和氨基甲酸血紅蛋白
B.與Hb的氨基結(jié)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反應需酶的催化,速度較慢
C.從組織擴散進入血液的大部分CO2 ,在血漿內(nèi)與水反應生成H2 CO3
D.血漿內(nèi)含有較高濃度的碳酸酐酶
E.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式運輸CO2最為重要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二氧化碳物理溶解在血漿當中運輸,約占二氧化碳運輸總量的5%.以化學結(jié)合運輸二氧化碳方式有兩種:一是CO2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HbNHCOOH)運輸CO2,約占二氧化碳運輸總量的7%.二是形成碳酸氫鹽(NaHCO3)運輸CO2約占二氧化碳運輸總量的88%.因而碳酸氫鹽運輸形式最重要。
2.★★★形成胸內(nèi)負壓的主要因素是
A.肺的回縮力 B.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 C.肺泡的表面張力
D.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 E.肺的順應性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胸膜腔負壓是肺的回縮力造成的,胸膜腔密閉是維持胸膜腔負壓的必要條件。胸膜腔內(nèi)的壓力稱胸膜腔負壓(或稱胸內(nèi)壓)。胸膜腔負壓=肺內(nèi)壓(大氣壓)—肺的回縮力。
3.★下列部位氧分壓最高的是
A.肺泡氣 B.動脈血 C.靜脈血 D.組織液 E.淋巴液
本題正確答案:A
題解:氣體的分壓差決定氣體擴散的方向,即氣體總是從分壓高的地方向分壓低的地方擴散。肺泡氣二氧化碳分壓最低,氧分壓最高;細胞內(nèi)液二氧化碳分壓最高,氧分壓最低。
4.★肺部氣體交換方向的主要決定因素是
A.氣體的溶解度 B.氣體的分壓差 C.氣體分子量的大小
D.氣體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 E.肺泡膜的通透性
本題正確答案:B
題解:肺換氣是指肺泡與肺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氣體交換所經(jīng)過的結(jié)構(gòu)是呼吸膜。氣體總是從分壓高的地方向分壓低的地方擴散。
5.★★★關于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shù)臄⑹,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學結(jié)合兩種形式存在于血液
B.O2的結(jié)合形式是氧合血紅蛋白
C.O2與Hb的結(jié)合反應快、可逆、需要酶的催化
D.CO2主要是以HCO3-形式來運輸?shù)?/P>
E.CO2 和Hb的氨基結(jié)合無需酶的催化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運輸?shù)男问接袃煞N,即物理溶解和化學結(jié)合。氧與RBC內(nèi)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成氧合血紅蛋白(HbO2)運輸O2,占血液運輸氧總量的98.5%.這種結(jié)合是疏松可逆的,能迅速結(jié)合也能迅速解離,不需酶的催化。結(jié)合或解離主要取決于氧分壓。以化學結(jié)合運輸二氧化碳方式有兩種:一是CO2 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HbNHCOOH)運輸CO2,約占二氧化碳運輸總
6.★關于每分肺通氣量說法正確的是
A.用力吸入的氣體量 B.每次吸入的氣體量
C.每分鐘進肺或出肺的氣體總量 D.每分鐘進肺及出肺的氣體總量
E.無效腔中的氣體量
本題正確答案:C
題解:肺通氣量是指每分鐘進肺或出肺的氣體總量。肺通氣量=潮氣量×呼吸頻率。平靜呼吸時,成人呼吸頻率如為12次/分,潮氣量如為500ml,肺通氣量則為6L.每分肺通氣量隨性別、年齡、身材大小和活動量的大小而有差異。
7.★★★平靜呼吸時,關于胸膜腔內(nèi)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吸氣時低于大氣壓 B.呼氣時高于大氣壓
C.吸氣時和呼氣時均等于大氣壓 D.呼氣初胸內(nèi)壓絕對值高于吸氣末
E.吸氣與呼氣過程中均低于大氣壓
本題正確答案:E
題解:胸膜腔內(nèi)的壓力稱胸膜腔負壓(或稱胸內(nèi)壓)。胸膜腔負壓=肺內(nèi)壓(大氣壓)-肺的回縮力。
8.★★★有關胸內(nèi)壓的敘述,下列哪項不正確
A.胸內(nèi)壓=肺內(nèi)壓-肺回縮力 B.一般情況下是負壓
C.胸內(nèi)負壓有利于靜脈回流 D.產(chǎn)生氣胸時負壓增大
E.使肺維持一定的擴張程度
本題正確答案:D
題解:胸膜腔內(nèi)的壓力稱胸膜腔負壓(或稱胸內(nèi)壓)。胸膜腔負壓=肺內(nèi)壓(大氣壓)—肺的回縮力。吸氣時胸膜腔負壓增大,呼氣時減小。胸膜腔負壓是肺的回縮力造成的,胸膜腔密閉是維持胸膜腔負壓的必要條件。胸膜腔負壓的意義是①維持肺的擴張狀態(tài);②降低中心靜脈壓,促進靜脈和淋巴液的回流。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