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損失控制計劃之間的關系見P106圖4-8。
三、風險自留(熟悉):風險自留就是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是從企業(yè)內(nèi)部財務的角度應對風險。風險自留與其他風險對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它不改變建設工程風險的客觀性質,即既不改變工程風險的發(fā)生概率,也不改變工程風險潛在損失的嚴重性。
(一)風險自留的類型:風險自留可分為非計劃性風險自留和計劃性風險自留兩種類型。
1.非計劃性風險自留:由于風險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建設工程某些風險的存在,或者不曾有意識地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風險發(fā)生后只好由自己承擔。這樣的風險自留就是非計劃性的和被動的。
導致非計劃性風險自留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風險意識。往往由于建設資金來源與建設工程業(yè)主的直接利益無關造成,也可能是由于缺乏風險管理理論的基本知識而造成。2)風險識別失誤。原因可能是所采用的風險識別方法過于簡單和一般化,沒有針對建設工程風險的特點;或者缺乏建設工程風險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或統(tǒng)計資料;或者沒有針對特定建設工程進行風險調查等等。未能意識到某些風險的存在3)風險評價失誤。在風險識別正確的情況下,風險評價的方法不當可能導致風險評價結論錯誤。不該忽略的風險忽略了4)風險決策延誤。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均正確的情況下,可能由于遲遲沒有作出相應的風險對策決策,而某些風險已經(jīng)發(fā)生,使本不會作出風險自留選擇的那些風險成為自留風險。5)風險決策實施延誤。兩種情況:一種是主觀原因,即行動遲緩,對已作出的風險對策遲遲不付諸實施或實施工作進展緩慢;另一種是客觀原因,某些風險對策的實施需要時間,如損失控制的技術措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保險合同的談判也需較長時間等,而在這些風險對策實施尚未完成之前卻已發(fā)生了相應的風險,成為事實上的自留風險。對于大型、復雜的建設工程來說,風險管理人員幾乎不可能識別出所有的工程風險。非計劃性風險自留有時是無可厚非的,因而也是一種適用的風險處理策略。但是,風險管理人員應當盡量減少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的失誤,要及時作出風險對策決策,并及時實施決策,從而避免被迫承擔重大和較大的工程風險�?傊m然非計劃性風險自留不可能不用,但應盡可能少用。
2.計劃性風險自留:計劃性風險自留是主動的、有意識的、有計劃的選擇,是風險管理人員在經(jīng)過正確的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后作出的風險對策決策,是整個建設工程風險對策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風險自留決不可能單獨運用,而應與其他風險對策結合使用。在實行風險自留時,應保證重大和較大的建設工程風險已經(jīng)進行了工程保險或實施了損失控制計劃。
計劃性風險自留的計劃性主要體現(xiàn)在風險自留水平和損失支付方式兩方面。所謂風險自留水平,是指選擇哪些風險事件作為風險自留的對象。確定風險自留水平可以從風險量數(shù)值大小的角度考慮,一般應選擇風險量小或較小的風險事件作為風險自留的對象。計劃性風險自留還應從費用、期望損失、機會成本、服務質量和稅收等方面與工程保險比較后才能得出結論。損失支付方式的含義比較明確,即在風險事件發(fā)生后,對所造成的損失通過什么方式或渠道來支付。
(二)損失支付方式:計劃性風險自留應預先制定損失支付計劃,常見的損失支付方式有以下幾種: 1)從現(xiàn)金凈收入中支出。在財務上并不對自留風險作特別的安排,在損失發(fā)生后從現(xiàn)金凈收入中支出,或將損失費用記入當期成本。非計劃風險自留通常都是采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不能體現(xiàn)計劃性風險自留的“計劃性”。2)建立非基金儲備。設立一定數(shù)量的備用金,但其用途并不是專門針對自留的風險,其他原因引起的額外費用也在其中支出,甚至一些不屬于風險管理范疇的額外費用。3)自我保險。設立一項專項基金(亦稱為自我基金),專門用于自留風險造成的損失。該基金的設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期支出,相當于定期支付保險費,因而稱為自我保險。這種方式若用于建設工程風險自留,需作適當?shù)淖兺�,如將自我基�?或風險費)在施工開工前一次性設立。4)母公司保險。這種方式只適用于存在總公司與子公司關系的集團公司,往往是在難以投�;蜃员]^為有利的情況下運用。從子公司的角度來看,與一般的投保無異,收支較為穩(wěn)定,稅賦可能得益(是否按保險處理,取決于該國的規(guī)定);從母公司的角度,可采用適當?shù)姆绞竭M行資金運作,使這筆基金增值,也可再以母公司的名義向保險公司投保。對于建設工程風險自留來說,這種方式可用于特大型建設工程(有眾多的單項工程和單位工程),或長期有較多建設工程的業(yè)主,如房地產(chǎn)開發(fā)(集團)公司。
(三)風險自留的適用條件:計劃性風險自留至少要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才應予以考慮:1)別無選擇。有些風險既不能回避,又不可能預防,且沒有轉移的可能性,只能自留,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2)期望損失不嚴重。風險管理人員對期望損失的估計低于保險公司的估計。3)損失可準確預測。在此,僅考慮風險的客觀性。這一點實際上是要求建設工程有較多的單項工程和單位工程,滿足概率分布的基本條件。4)企業(yè)有短期內(nèi)承受最大潛在損失的能力。對于建設工程的業(yè)主來說,與此相應的是要具有短期內(nèi)籌措大筆資金的能力。5)投資機會很好(或機會成本很大)。6)內(nèi)部服務優(yōu)良。
四、風險轉移(掌握)風險轉移是建設工程風險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廣泛應用的一項對策,分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兩種形式。 根據(jù)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建設工程的風險應由有關各方分擔,而風險分擔的原則是:任何一種風險都應由最適宜承擔該風險或最有能力進行損失控制的—方承擔。符合這一原則的風險轉移是合理的,可以取得雙贏或多贏的結果。例如,項目決策風險應由業(yè)主承擔,設計風險應由設計方承擔,而施工技術風險應由承包商承擔,等等。否則,風險轉移就可能付出較高的代價。
(一)非保險轉移 非保險轉移又稱為合同轉移,因為這種風險轉移一般是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將工程風險轉移給非保險人的對方當事人。建設工程風險最常見的非保險轉移有以下三種情況:1)業(yè)主將合同責任和風險轉移給對方當事人。在這種情況下,被轉移者多數(shù)是承包商。例如,在合同條款中規(guī)定,業(yè)主對場地條件不承擔責任;又如,采用固定總價合同將漲價風險轉移給承包商,等等。2)承包商進行合同轉讓或工程分包。承包商中標承接某工程后,可能由于資源安排出現(xiàn)困難而將合同轉讓給其他承包商,以避免由于自己無力按合同規(guī)定時 間建成工程而遭受違約罰款;或將該工程中專業(yè)技術要求很強而自己缺乏相應技術的工程內(nèi)容分包給專業(yè)分包商,從而更好地保證工程質量。3)第三方擔保。擔保方所承擔的風險僅限于合同責任,即由于委托方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以及違約所產(chǎn)生的責任。第三方擔保的主要表現(xiàn)是業(yè)主要求承包商提供履約保證和預付款保證(在投標階段還有投標保證)。 非保險轉移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可以轉移某些不可保的潛在損失,如物價上漲、法規(guī)變化、設計變更等引起的投資增加;二是被轉移者往往能較好地進行損失控制,如承包商相對于業(yè)主能更好地把握施工技術風險,專業(yè)分包商相對于總包商能更好地完成專業(yè)性強的工程內(nèi)容。 但是,非保險轉移的媒介是合同,這就可能因為雙方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發(fā)生分 歧而導致轉移失效。另外,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因被轉移者無力承擔實際發(fā)生的重大損失而導致仍然由轉移者來承擔損失。非保險轉移一般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有時轉移代價可能超過實際發(fā)生的損失,從而對轉移者不利。
(二)保險轉移:保險轉移通常直接稱為保險,對于建設工程風險來說,則為工程保險。通過購買保險,建設工程業(yè)主或承包商作為投保人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工程風險(包括第三方責任)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使自己免受風險損失。得到廣泛運用,原因在于其符合風險分擔的基本原則,即保險人較投保人更適宜承擔有關的風險。優(yōu)點是:建設工程在發(fā)生重大損失后可以從保險公司及時得到賠償,使建設工程實施能不中斷地、穩(wěn)定地進行,從而最終保證建設工程的進度和質量,也不致因重大損失而增加投資;還可使決策者和風險管理人員對建設工程風險的擔憂減少,從而可集中精力研究和處理建設工程實施中的其他問題,提高目標控制的效果;保險公司可向業(yè)主和承包商提供較為全面的風險管理服務,從而提高整個建設工程風險管理的水平。
保險這一風險對策的缺點首先表現(xiàn)在機會成本增加。其次,工程保險合同的內(nèi)容較為復雜,保險費沒有統(tǒng)一固定的費率,需根據(jù)特定建設工程的類型、建設地點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質、水文等條件)、保險范圍、免賠額的大小等加以綜合考慮,因而保險合同談判常常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進行工程保險后,投保人可能產(chǎn)生心理麻痹而疏于損失控制計劃,以致增加實際損失和未投保損失。
在作出進行工程保險這一決策之后,還需考慮與保險相關的幾個具體問題:一是保險的安排方式,即究竟是由承包商安排保險計劃還是由業(yè)主安排保險計劃;而是選擇保險類別和保險人,一般是通過多家比選后確定,也可委托保險經(jīng)紀人或保險咨詢公司代為選擇;三是可能要進行保險合同談判,這項工作最好委托保險經(jīng)紀人或保險咨詢公司完成,但免賠額的數(shù)額或比例要由投保人自己確定。
需要說明的是,工程保險并不能轉移建設工程的所有風險,一方面是因為存在不可保風險,另一方面是因為有些風險不宜保險。因此,對于建設工程風險,應將工程保險與風險回避、損失控制和風險自留結合起來運用。對于不可保風險,必須采取損失控制措施;即使對于可保風險,也應采取一定的損失控制措施,還有利于改變風險性質,達到降低風險量的目的,從而改善工程保險條件,節(jié)省保險費
五、風險對策決策過程(熟悉):風險管理人員在選擇風險對策時,要根據(jù)建設工程的自身特點,從系統(tǒng)的觀點出發(fā),從整體上考慮風險管理的思路和步驟,從而制定一個與建設工程總體目標相一致的風險管理原則。這種原則需要指出風險管理各基本對策之間的聯(lián)系,為風險管理人員進行風險對策決策提供參考。
相關鏈接:2008監(jiān)理工程師《基本理論與法規(guī)》重點(第三章)
2008年監(jiān)理工程師《基本理論與法規(guī)》講義匯總
2008監(jiān)理工程師《基本理論與相關法規(guī)》復習重點
特別推薦:2008年監(jiān)理工程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各科大綱匯總
監(jiān)理工程師考試2004——2007各科歷年真題匯總
全國監(jiān)理工程師考試各科歷年考情分析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監(jiān)理工程師欄目 點擊進入監(jiān)理工程師論壇>>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