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德育
一、單項選擇題
1.德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中起著( )作用。
A.導向和動力
B.關(guān)鍵
C.基礎(chǔ)
D.物質(zhì)基礎(chǔ)
2.小學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德育內(nèi)容
B.教育者與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與教育者
3.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其實施順序是(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行為開端,行、知、情、意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和順序
4.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
A.教學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課
D.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5.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反映了德育的(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原則
6.通過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法
B.陶冶法
C.實際鍛煉法
D.榜樣示范法
7.德育過程從本質(zhì)上說就是( )統(tǒng)一過程。
A.個體與環(huán)境
B.個體與社會
C.個體與教育
D.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
8.為達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 )。
A.德育原則
B.德育途徑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9.在知、情、意、行四個德育環(huán)節(jié)中,( )是基礎(chǔ),( )是關(guān)鍵。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
二、多項選擇題
1.教育過程中,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對待思想問題,那就違反了( )的原則。
A.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B.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jié)合
C.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jié)合
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jié)合
E.理想性和現(xiàn)實性相結(jié)合
2.德育的途徑是指學校向?qū)W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種渠道或形式。我國小學德育的途徑是( )。
A.各科教學
B.班主任工作
C.說服
D.榜樣
E.勞動
3.對不同的時間、地點、情境和對象發(fā)生的同類思想品德問題,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則和方法( )。
A.應(yīng)是相同的
B.應(yīng)是完全不同的
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應(yīng)有一定的靈活性
E.以教育原則為主導
4.說服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下列屬于說服教育法的是( )。
A.講解
B.報告
C.表揚
D.批評
E.參觀
5.在德育方法中,( )是陶冶法的典型特征。
A.擺事實、講道理
B.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情境
C.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活動
D.操行評定
E.潛移默化
三、填空題
1.狹義的學校德育即指__________。
2.小學德育具有基礎(chǔ)性和__________等特點。
3.小學德育主要由政治教育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構(gòu)成。
4.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gòu)成。
5.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_________能力和自我調(diào)控能力等構(gòu)成。
6.榜樣包括偉人的典范、__________的示范和__________。
7.陶冶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藝術(shù)熏陶等。
8.實際鍛煉法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__________以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9.根據(jù)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斷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法,是對品德發(fā)展的__________手段。
10.品德評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批評懲罰和__________等方式。
四、簡答題
1.簡述小學德育的意義。
2.小學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有哪些?
3.運用說服教育法進行德育要注意哪些問題?
4.小學德育的途徑有哪些?
五、論述題
1.論述小學德育過程是促進兒童知、情、意、行互動發(fā)展的過程。
六、案例分析題
1.一小學某班,有一伙“小搗蛋”愛玩足球。為了玩球和看球賽,常影響學習,有時還遲到、曠課,甚至幾次為了搶球和爭奪場地,與別班同學發(fā)生沖突。針對這一問題,班主任組織這些“小搗蛋”成立了一個球隊,選了隊長,并制定了隊規(guī)。此后,每天組織練球,在活動中練出了紀律、團結(jié)、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請用德育原則分析這一案例。
相關(guān)推薦: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