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返璞歸真,以道為世界之本源,主張復歸人的自然屬性。
2.A[解析]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教育目的是社會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質的集中體現(xiàn)。它反映了社會政治和社會生產的需求,體現(xiàn)了教育的歷史性、階級性和生產力的性質。
3.A[解析]蘇格拉底經常和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并幫助人產生新思想。他從個別抽象出普遍的東西,采取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
4.C[解析]盧梭是18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主義教育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愛彌兒》。
5.D[解析]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杜威用哲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作為武器,在批判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教育無目的”的觀點。
6.A[解析]活動課程,又稱為經驗課程或兒童中心課程,它以兒童的興趣或需要為基礎、根據心理邏輯而編排的課程。具有生活性、實用性、開放性等特點。
7.D[解析]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練習法的特點是:技能技巧的形成要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練習具有重復性。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地采用。
8.D[解析]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包括:
、俚掠繕,決定德育內容的性質;
②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特征,決定德育內:容深度和廣度;
、鄣掠鎸Φ臅r代性和學生思想實際,決定德育內容針對性和有效性。
9.B[解析]傳統(tǒng)教育強調的是對過去知識的記憶,素質教育強調的是發(fā)現(xiàn)知識。
10.B[解析]赫爾巴特與杜威;分別是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源頭。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特征: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稱為“舊三中心論”;現(xiàn)代教育思想產生一個“新三中心論”即兒童為中心、活動為中心、以兒童的經驗為中心,今天中國的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從“舊三中心論”轉到“新三中心論”。
11.B[解析]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12.C[解析]測驗的區(qū)分度是指測驗對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夠區(qū)分的程度,即具有區(qū)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具有良好區(qū)分度的測驗,實際水平高的應該得高分,實際水平低的應該得低分。所以,區(qū)分度又叫鑒別力。測驗的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是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的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測量所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測驗的難度是指測驗包含的試題的難易程度。
13.A[解析]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垡员頁P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14.A[解析]班集體的正常秩序是維持和控制學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條件,是教師開展工作的重要保證。
15.B[解析]課外校外教育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它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特點與課內教育一致。
二、填空題
1.基礎型課程 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2.知識兒童
3.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4.相互促進
5.創(chuàng)造性活動
6.孟子
7.生活環(huán)境后天獲得的教育決定
8.環(huán)境
9.基礎性
l0.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11.多種類型辦學形式
12.基本組成部分
13.教學方法和技術
14.態(tài)度的形成
15.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