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六、論述及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
1.(1)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倮脤W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來培養(yǎng)學習動機。學習動機作為引起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是學習活動得以發(fā)動、維持、完成的重要條件.并由此影響學習效果。而學習動機之所以能影響學習效果,是因為它直接制約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動機強,學習積極性高,
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反之,缺乏學習動機則學習積極性必然降低,這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同時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學習動機。如果學習效果好,學生在學習中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取得的成績成正比,學習動機就會得到強化,從而鞏固了新的學習需要.使學習更有成效。這樣。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相互促進。從而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huán)。
、诶弥苯影l(fā)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來培養(yǎng)學習動機。利用直接發(fā)生途徑主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原有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由于認知內(nèi)驅力是最穩(wěn)定、最重要的學習動機,因此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有利于培養(yǎng)新的學習需要。為此,教師應耐心有效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
題,精心組織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課堂教學,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識、探究更深問題的愿望。從間接途徑考慮,主要應通過多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滿足學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愛好。
(2)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可以有以下幾種途徑:
①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要想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tài),使新的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一個適當?shù)目缍。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
②根據(jù)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習緊張一點;而在學習較復雜、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在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xiàn)問題時.要盡量心平氣和地慢慢引導,以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鄢浞掷梅答佇畔,妥善進行獎懲。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信息,對學習效果有明顯的影響。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者可以根據(jù)反饋信息調(diào)整學習活動,改進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習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強了學習動機,從而保持了學習的主動
性和積極性.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④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歸因對以后的學習行為會產(chǎn)生影響。一般而言,無論對優(yōu)生還是差生,將學業(yè)成敗歸因于主觀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這可使優(yōu)生不至于過分自傲、能繼續(xù)努力,使差生不至于過分自卑,也能進一步努力學習,以爭取今后取得成功。
2.(1)不正確。他將行為的原因歸因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這樣他就對自己的行為不用負責,因此學習動機不高,學習成績也不會提高.甚至會越來越差。
(2)他應該將其歸因為自己的內(nèi)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認為學習失敗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師了解心理活動發(fā)生的因果關系,有助于根據(jù)學生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wěn)定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chǎn)生的學習動機,對于改善其學習行為,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此外,歸因訓練還有助于提高自我認識。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歸因,對消極的歸因進行輔導。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于消極的歸因心態(tài)就有礙于人格的成長,如慣于逃避的學生,他們經(jīng)常將失敗歸為能力不足,將成功歸于運氣或任務容易.長此以往,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演變?yōu)橐环N習得無助感。
特別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