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表明學習過程分學與習兩大方面和學、思、習、行四個階段。其中學是聞見、感知的階段。主張廣泛地去獲取豐富的感性知識和書本知識。孔子主張多聞多見、“博學于文”,便是此意。思是理解、加工階段。要探究學習中所遇到的一切疑問,孔子主張多思多問,要求學生“不恥下問”,身體力行地“每事問”。要有疑,才會有所問,不疑就不會問,多疑才會多問,不僅要在可疑處求疑,而且還須“于不疑處有疑”。要有疑則要多思。孔子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把學與思辯證地結合起來。習是熟練、鞏固階段,習是指在學習中要及時、經常地進行溫習?鬃犹岢摹皩W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觀點,受到歷代思想家、教育家的贊同。行是應用、實踐階段。即把所學得的道理,切實地體之于身、用諸實踐?鬃泳吞貏e重視行。他的所謂行,雖然著重于道德修養(yǎng),但也不排斥將知識應用于實際。主張用所學得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行動,非常重視知識的應用,認為真知只有通過行才能得到驗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和思是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習和行是形成能力與德行的過程。從學到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是培養(yǎng)人的聰明才智的過程。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分析這一學習過程的模式,已揭露出學習過程的本質,表明學生學習要經歷學、思、習、行四個階段。
2.美國心理學家對學習過程的分析美國心理學家加涅(R.M.Gagne)把學習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提出學習過程結構的八級階梯模式。
(1)動機階段:動機產生階段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開始階段,一定的學習情境成為學習行為的誘因,激發(fā)個體的學習活動,表現為對達到學習目標的心理預期,即開始產生學習的愿望并付諸行動。
(2)選擇階段:學生已具備學習的動力,并注意同學習目標有關的刺激,如對來自感覺記錄器的信息進行選擇,并對有關信息進行短時記憶,淘汰無關信息。這個過程是短暫的心理狀態(tài),稱為心向,它起著定向的作用。
(3)獲得階段:這個階段起著編碼的作用,即對選擇的信息進行加工,將短時的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持久狀態(tài)。
(4)保持階段:獲得的信息經過復述、強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長時記憶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5)回憶階段:這一階段為檢索過程,也就是尋找儲存的知識,使其復活的過程。
(6)概括階段:把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新的情境之中,這一階段涉及到學習的遷移(正遷移)問題。
(7)作業(yè)階段:反應發(fā)生器激起反應器活動。使學習付諸行動,展現為新作業(yè)或新操作的完成。這一階段是獲得了解決問題能力的初步表現。
(8)反饋階段:學習者因完成了新的作業(yè)并意識到自己已達到了預期目標,從而使學習動機得到強化。加涅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強化主宰著人類的學習,因為學習動機階段所建立的預期,此刻在反饋階段得到了證實!
加涅劃分的八個階段是分別以學習者在學習中所發(fā)生的心理活動過程為依據的,相應的八種心理過程為:預期、注意、編碼、儲存、檢索、遷移、反應和強化。從學習動機的確立,到學習結果的反饋,從學習愿望的產生到愿望的滿足,揭示了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形成能力的發(fā)展過程。
3.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對學習過程的分析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列昂節(jié)夫(Леонтьев,А.Н.)、達維多夫(Давыдов,В•В)等人,根據反射弧的原理,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環(huán)狀結構系統(tǒng),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定向環(huán)節(jié)、行動環(huán)節(jié)和反饋環(huán)節(jié)。
定向環(huán)節(jié),又叫輸入系統(tǒng),包括主體的感官接受刺激,傳遞到大腦中樞加工的過程,有機體表現為傾聽、注視、接收刺激的形式,建立活動的定向作用。
行動環(huán)節(jié),又叫輸出系統(tǒng),是對輸入的刺激進行加工并執(zhí)行動作反應的過程。
反饋環(huán)節(jié),又叫返回系統(tǒng),包括檢查、評定過程,其功能在于根據學習結果去調節(jié)、校正學習行動。
列昂節(jié)夫的這個模式的優(yōu)點是將過程的開始階段和終結階段銜接起來,使活動過程不斷發(fā)展、深化。
相關推薦:2010山東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重要考點(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