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筆試成績
筆試后,按《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和《申論》(或《專業(yè)知識》)兩科5:5的比例合成筆試成績,并從高分到低分排序。
根據國家和我省有關規(guī)定,對少數民族報考者,筆試成績合成前在每科成績上分別加2.5分。對經我省組織人事部門統(tǒng)一組織考試后服務期滿兩年以上、考核合格的選聘生和聘用在農村工作服務期滿、考核合格并取得《高校畢業(yè)生“三支一扶”服務證書》的“三支一扶”人員,筆試成績合成前在每科成績上各加2分。既是少數民族報考者又是選聘生或“三支一扶”人員的,按最高一項加分。
少數民族報考者、選聘生和“三支一扶”人員,須于2010年6月2日前將有關證明材料,送市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審核。審核時,少數民族報考者須提供如下材料:①本人的身份證和戶口簿;②父母任一方的身份證和戶口簿;③原戶口所在地縣級民委關于其民族情況和與其父母血緣關系的證明。選聘生或“三支一扶”人員須提供如下材料:①本人的身份證和畢業(yè)證書;②省級“三支一扶”辦公室蓋章(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或原省人事廳代鋼印)的《高校畢業(yè)生“三支一扶”服務證書》或與縣(市、區(qū))委組織部簽訂的選聘協(xié)議書;③選聘生或“三支一扶”人員工作所在地縣級組織人事部門的證明。以上所有證件、材料均須原件和復印件各一份。市公務員主管部門對經審核符合加分條件的人員向社會公示5天,公示無異議的,予以加分。
根據筆試成績,設置《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成績最低控制合格分數線:市以下為50分(省以下垂直管理單位,按市以下標準執(zhí)行)。進入體能測試、面試、體檢、考察環(huán)節(jié)的人員必須為達到最低控制合格分數線的人員。
六、資格復審
體能測試或面試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政策規(guī)定和報考人員網上報名時提供的照片和信息,對照《考場座次表》上的照片和信息,負責對確定為體能測試或面試人選的報考人員進行資格復審。凡與報考條件要求不符的,或不能提供規(guī)定證件材料的,或不在規(guī)定時間接受資格復審的,取消其參加體能測試或面試的資格。因取消資格等原因出現入圍人選缺額的,按規(guī)定時間在同職位筆試達線人員中,依筆試成績高低順序等額遞補后再進行資格復審。
資格復審時,報考人員須提供有效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原件及復印件,筆試準考證和網上報名資格審查表等材料。招考職位有學位、資格證書、基層工作經歷等要求的,報考人員須相應提供相關證件、證明材料。其中,已修完教學計劃規(guī)定全部課程、各科成績合格、2010年畢業(yè),但資格復審時尚未取得學歷(學位)證書的的人員,可憑學;蚴、市教育主管部門出具的的書面證明和有關證件材料辦理資格復審,在確定擬錄用人選時仍不能提供相關證件原件的,取消公示和錄用資格。
資格復審合格的報考人員,按體能測試55元、面試70元辦理繳費手續(xù),領取體能測試或面試通知書。
七、體能測試
報考人民警察職位的,按照有關規(guī)定組織體能測試。體能測試人選根據職位招考計劃數,在同職位筆試達線人員中依筆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4:1的比例(同職位招考計劃數在10名及以上的,按3:1的比例)確定。不足規(guī)定比例的按實際筆試達線人數確定。最后一名如有多名考生筆試成績相同的,一并確定為體能測試人選。
體能測試工作按照省委組織部、原省人事廳印發(fā)的《安徽省錄用人民警察體能測評項目和標準(暫行)》(皖人發(fā)〔2008〕3號)規(guī)定,由市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凡達到其中三個項目規(guī)定標準的,為體能測試合格。報考有專業(yè)要求職位的具有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的碩士、博士學歷學位入圍人選,免體能測試。因體能測試不合格出現面試人選缺額的,按規(guī)定時間在同職位筆試達線人員中依筆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額遞補,再進行資格復審、體能測試。遞補只進行一次。體能測試工作具體事宜另行確定。
八、面試
面試人選根據職位招考計劃數,在同職位筆試達線人員(人民警察職位為體能測試合格人員)中依筆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3:1的比例(同職位招考計劃數在10名及以上的,按2:1比例)確定。不足規(guī)定比例的按實際人數確定。最后一名如有多名考生筆試成績相同的,一并確定為面試人選。
面試采取結構化面試的方法進行,按照國家、省有關規(guī)定組織實施。面試工作的具體事宜另行確定。
面試后,將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按6:4的比例合成考試總成績。實際面試人員少于或等于職位招考計劃數的,面試成績須達到當天該考官組實際參加面試人員的平均分,方可進入體檢與考察程序。
相關推薦:2010安徽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型、結構命題規(guī)律破譯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