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4】甲、乙兩人同時從A、B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甲到達B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A地后又立即向B地走去;乙到達A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B地后立即返回A地,如此往復,行走的速度不變。若兩人第一次迎面相遇的地點距A地500米,第二次迎面相遇地點距B地700米,則A、B兩地的距離是( )。
A .1300米 B.1120米
C.1000米 D.800米
【答案】D
【解析】這是一道非常抽象的多次相遇追及問題?紤]比例法,速度不變,相遇時時間一定,則 = ,且第一次相遇時的路程之比與第二次相遇時的路程之比相等。設全程為X,則500:(X-500)=(X+700):(2X-700),解得X=800米。
像上述相遇地點與端點的距離相關的多次相遇追及問題,未知量特別多,考慮比例法解答較為快速。并可通過比例法推出公式:設全程為S,第一次相遇地點距端點 ,第二次相遇地點距端點 ,則 :(S- )=(S+ ):(2S- ),解得S=3 - 。
【例題5】如下圖所示,AB兩點是圓形體育場直徑的兩端,兩人從AB點同時出發(fā),沿環(huán)形跑道相向勻速而行,他們在距A點弧形距離80米處的C點第一次相遇,接著又在距B點弧形距離60米處的D點第二次相遇,問這個圓形體育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
A .240 B.300
C.360 D.420
【答案】C
【解析】這是一道非常抽象的多次相遇追及問題。考慮比例法,兩次相遇時間相同,所以 = ,而整個運動過程中,甲、乙速度不變,故第一次相遇時的路程之比與第二次相遇時的路程之比相等。設半圈長為X,則80:(X-80)=(X+60):(2X-60),解得X=180。整圈體育場的長度為360米。
此題完全適用上題結論,S=3 - =3×80-60=180。S為全程,例題5的全程是半圈。故整個圓形體育場的周長為2個全程即360米。
根據(jù)近年來行程問題的考察趨勢,相遇追及問題仍然是公務員行測考試中的重點測查題型。當相遇追及題型變得更加抽象,或是采取方程法求解非常復雜時,考慮用比例法解答行程問題,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