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考試吧論壇Exam8視線考試商城網絡課程模擬考試考友錄實用文檔求職招聘論文下載
2013中考
法律碩士
2013高考
MBA考試
2013考研
MPA考試
在職研
中科院
考研培訓 自學考試 成人高考
四 六 級
GRE考試
攻碩英語
零起點日語
職稱英語
口譯筆譯
申碩英語
零起點韓語
商務英語
日語等級
GMAT考試
公共英語
職稱日語
新概念英語
專四專八
博思考試
零起點英語
托�?荚�
托業(yè)考試
零起點法語
雅思考試
成人英語三級
零起點德語
等級考試
華為認證
水平考試
Java認證
職稱計算機 微軟認證 思科認證 Oracle認證 Linux認證
公 務 員
導游考試
物 流 師
出版資格
單 證 員
報 關 員
外 銷 員
價格鑒證
網絡編輯
駕 駛 員
報檢員
法律顧問
管理咨詢
企業(yè)培訓
社會工作者
銀行從業(yè)
教師資格
營養(yǎng)師
保險從業(yè)
普 通 話
證券從業(yè)
跟 單 員
秘書資格
電子商務
期貨考試
國際商務
心理咨詢
營 銷 師
司法考試
國際貨運代理人
人力資源管理師
廣告師職業(yè)水平
衛(wèi)生資格 執(zhí)業(yè)醫(yī)師 執(zhí)業(yè)藥師 執(zhí)業(yè)護士
會計從業(yè)資格
基金從業(yè)資格
統(tǒng)計從業(yè)資格
經濟師
精算師
統(tǒng)計師
會計職稱
法律顧問
ACCA考試
注冊會計師
資產評估師
審計師考試
高級會計師
注冊稅務師
國際內審師
理財規(guī)劃師
美國注冊會計師
一級建造師
安全工程師
設備監(jiān)理師
公路監(jiān)理師
公路造價師
二級建造師
招標師考試
物業(yè)管理師
電氣工程師
建筑師考試
造價工程師
注冊測繪師
質量工程師
巖土工程師
造價員考試
注冊計量師
環(huán)保工程師
化工工程師
咨詢工程師
結構工程師
城市規(guī)劃師
材料員考試
監(jiān)理工程師
房地產估價
土地估價師
安全評價師
房地產經紀人
投資項目管理師
環(huán)境影響評價師
土地登記代理人
繽紛校園 實用文檔 英語學習 作文大全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訪談|游戲
公務員考試
您現在的位置: 考試吧(Exam8.com) > 公務員考試 > 申論 > 申論指導 > 國家 > 正文

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的創(chuàng)新之變

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的創(chuàng)新之變

  2013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招錄公務員考試(以下簡稱“國考”)公共科目筆試已于昨日降下帷幕。此次考試中申論科目的命題變化之大、選題之意外、對考生的沖擊力之強,相信參考的同學已切身感受。此次命題特點如何?可以用古人看王羲之《蘭亭集序》書法的八字觀感來概括:龍躍天門,虎臥鳳閣。龍躍天門,即命題的主題選擇、材料組織和題型設計是充滿變化的,夭矯若龍,姿態(tài)像飛躍天門一樣瀟灑、難以捉摸;虎臥鳳閣,即命題的思想導向、材料的核心內涵、評分的基本規(guī)則仍然保持不變,就像猛虎安臥鳳閣中央一樣平靜沉穩(wěn)。

  不熱之熱——國考申論命題選材的滯后性與自復性

  申論考前,人們最關心的是“會考什么熱點”;申論考后,各界議論最多的又是“考了什么熱點”。2013年國考副省級以上和市地級以下申論試卷均以“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為主題,具體切入角度則各不相同,省級以上側重“文化遺產繼承與弘揚”,市級以下側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從選題方向來看,文化事業(yè)建設、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安全保護都是長期性、經常性、普遍性熱點,但熱度不高,因為熱點的關注度是同它出現的時機相關的,時效性更強的話題才有更高的關注度,也才可以說是熱門的熱點。

  從選題時限來看,文化建設是2011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后的熱點,今年的考試才全面考察這一話題,顯然在時效上出現了很大的滯后性,這是命題者規(guī)避考點預測的一個策略。

  再從選題內容來看,建設文化強國、欲自立世界強國之林必先建成文化強國,是2012年國考副省級以上申論試題已經涉及的話題,今年的兩套試卷均與這一話題有關,國考竟然重復自己,是讓人極其意外的;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在2010年3月廣西自主命題的省考申論中作為主題,此次卻成為國考副省級申論的主題;對外文化交流,則是剛剛過去的“9·15”多省統(tǒng)一時間申論考試主題,命題間隔不過兩月,竟然又成為國考市地級申論的一個重要論題,證明國考不僅在自我重復,也不回避與省考重復,這是前所未有的。國考命題的獨特性、原創(chuàng)性至此被徹底顛覆,需要重新認識。

  由此得出三點結論:第一,國考已經打破了不考熱點的定勢,但其選擇的熱點仍然是偏冷門的話題。以往國考通常不考社會關注強烈、議論廣泛的大眾性熱點話題,其總的選材取向是“避熱就冷”,在眾多時政、社會熱點中選取相對冷門題材;歷年國考申論考試的基本題材是新聞事件,但主流趨勢是“反熱點”、“反新聞”,不將最吸引眼球的事件作為材料,只將新聞事件作為背景,如黨和國家召開某次會議,國家領導人到某地就某問題進行考察,透射出黨和國家的某種政策取向,材料的主體是中外各種案例,并非熱門新聞。例如,2009年國考申論考查“經濟結構調整和糧食安全”問題,2010年考查“海洋經濟發(fā)展與海洋環(huán)境保護”問題,2011年省、市兩卷分別考查“黃河治理開發(fā)與弘揚黃河精神”、“農村教育文化”問題,這些均屬于宏觀層面、戰(zhàn)略性質的國家大政方針問題,雖然是公共話題卻不具有大眾性,不是老百姓街談巷議的那種新聞。

  唯一的例外出現在2012年。去年國考申論試題一反常態(tài)考查熱門新聞事件,關注大眾話題,副省級以上試卷“道德建設與文化強國”主題涉及地溝油、黑心食品、“最美媽媽”等社會熱點,市地以下試卷“公共安全與防災預警”主題涉及上�!�11·15”特大火災、公共交通、社區(qū)防災救災等大眾熱點,突破了以往國考命題不接地氣、回避熱點的定勢,而呈現出直面社會熱點、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變化。但2012年的文化建設主題,與全國保增長、保穩(wěn)定、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關注民生改善的主流關注并不吻合,仍然是偏冷門的,在準備熱點進行復習時,需要注意這種非主流、非熱門的長期、普遍性質的話題。

  第二,國考命題具有滯后性,其選擇的題材滯后于它成為“熱點”的時間。從近兩年真題來看,道德問題、安全問題雖然較熱,但選擇的事件多數已經淡出公眾視線,從信義兄弟的舍生送款到上海的公寓火災,均有1年左右的滯后期;從2013年的真題來看,所選問題和事件幾乎沒有時效性,如傳統(tǒng)工藝的后繼乏人、名人故居與民俗風情的保護和再現、“文化下鄉(xiāng)”的舉措、基層文化資源的匱乏、外來文化的侵襲,作為現象或措施,可以出現于任何時代、當代的任何時期,是經常性的、每時每刻都存在和發(fā)生的,并不算是新、異、廣泛關注、吸引眼球的熱點,因此,復習申論熱點,重點還是要看帶有方向性的理論和政策熱點,而不是盯住具體事件。

  第三,國考選題具有自我重復性,存在與往年真題、省考試題重合、撞車的可能。以文化建設為大主題,以“非遺”保護和對外文化交流為具體切入點,國考真題已經顛覆了我們對國考申論命題的認識,它已經沒有那么純、那么專、那么獨特,不再是領先于人、獨一無二和獨樹一幟的,相應地,繼續(xù)參加國考的考生就要做好遇到重復式選題的準備。諸如江河湖泊的保護與開發(fā)、能源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曾經在國考和省考中作為重點、熱點的重大題材,仍然有再次出現于國考申論之中的可能,精做歷年真題,仍然是高效備考的不二法門。

  作文之降與小題之升——蘊藏在國考題型中的申論評分增減之勢

  看本次國考兩套試卷的壓軸戲——試題即作答要求,我們也能感到非常直觀和明顯的變化。從嚴格意義上說,小題在國考中已經不存在了,5道題全部順序平行排列,都是大題,題號已經統(tǒng)一改為漢字,不再像以前那樣第一大題設2道阿拉伯數字序號的小題;另一個最明顯、最重要的變化是分值,概括闡釋題近幾年首次提升到了15分以上,應用文題型首次出現了一卷兩題,作文題首次降到了35分,這樣的升和降,是前所未有的,得出的基本結論就是:客觀性題型的比重上升了,主觀性題型即文章寫作的份量下降了,對通過客觀性評分標準能夠把握的概括、分析、歸納、演繹、綜合能力的考察,已經超過了對于文字表達和文章寫作能力的考察,前者更容易有客觀標準來評測、衡量,后者就不容易量化評估,這透射出國考命題、閱卷更加追求能力測評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通過逐一梳理省、市兩套試卷的10個問題,將其歸納為6類題型:

  第一類:話語理解與闡釋題型,副省級以上第一題,15分,特點是比以往的同類題型分值高出一半。

  第二類:啟示歸納題型,副省級以上第二題、市地級以下第一題,與以往相比,省級變歸納分析為單純的概括,分值降低一半;市級變無為有,首次出現啟示歸納題型,要求原則與做法相結合,做到條理清楚,分值20分,所占份量甚為吃重。

  第三類:問題概括題型,市地級以下第二題,分值15分,同往年真題相比,主要變化是分值提升50%,重要性增強。

  第四類:對策歸納題型,市地級以下第三題,分值10分,同往年相比,字數要求不變(300字),分值降低50%,表明此題的難度要低于問題概括,因問題更為分散和隱蔽,而法國的保護措施則較為集中和顯見,主要是根據材料的顯隱、題目的難易程度來設置分值的。以后未必會每次出對策題都這樣設置低分值,較難的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綜合型對策擬制題,仍然可能設置為20分。

  第五類:應用文擬寫題型,副省級以上第三題旅游講解稿、第四題宣傳短文,市地級以下第四題培訓講座內容要點,分別涉及導游解說(口語體)、網站短文、講座要點三種文體,且應用文題型在省級試卷中出現了兩次,一卷兩道應用文題,不僅為歷年真題所未有,而且打破了“國考市地級下重執(zhí)行所以重應用文考察”的習慣認識,副省級以上對應用文寫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六類:文章寫作題型,省、市第五題,其主要特點,省級以上命題仍然沿用“就專家、學者、名人富有哲理內涵的話語引發(fā)思考”的立意提示形式,市地以下命題首次采用填空式半命題作文,即給出標題的首尾部分,要求考生自行填充主干部分,構成對文章主題的完整概括。綜合起來看,省級命題形式保持了原有的難度,市地級作文比以往命題難度提高,標題擬得準不準,成了市級作文必須打好的第一仗。

  由以上情況綜合分析,本次國考申論的題型不折不扣的是一次淬火之變,命題者試圖在題型和難度上突破自己,用新的題型、新的難度挑戰(zhàn)考生,以新題的磨合給國考申論應對與研究帶來新的沖擊。

  但這些題型雖然是新組合,分值上有新變化,但試題本身并無新突破,仍然為傳統(tǒng)題型,因此可能的閱卷標準也不會有大的變化,對應的作答法則也無須大變�?傮w來講,作答本次考試的試題和備考以后的國考申論,提醒考生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更加注重應用文體裁的寫作訓練。兩套試卷,出現了3道應用文考題,每道均有不同,要把握特點、差異化作答,取決于平時對應用文的全面學習、深刻理解、熟練掌握。一是要在體裁上注意區(qū)分,口語性的導游講解和書面性的宣傳短文行文用語必然有所不同;二是要在格式上注意區(qū)分,有明確對象、有使用場合的講稿、短文,必定與只有內容要點的講座提綱有所不同,前者要重格式,后者則可忽略格式;三是要在寫法語氣上有所區(qū)分,表述生動、內容通俗的講稿、文稿與政府系統(tǒng)內部的培訓講座用稿,顯然有內外之別,語氣上的輕重、緩急、放松與緊張、平實與嚴謹,也要注意區(qū)分。多做應用文真題、多看應用文的寫作資料,了解不同文體的寫法,了解不同語境下的語言表達規(guī)則,對于考試時答準、答巧、寫好應用文是極其必要的�?忌鷦毡刂匾曔@方面的基礎訓練。

  其次,繼續(xù)注意答案的結構框架,保證條理性和邏輯性。不同的題目有不同的作答框架,但所有的問題都要具備清晰準確的結構框架,具備明暢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則是無可置疑的。前四道題目,每一個都要在整體結構、具體層次上進行深入思考、精心設計,以使結構框架符合評分標準要求。這也需要平時的大量真題訓練,特別是做些名師的一對一指導和批改,具體了解什么是結構框架分,如何適應評分標準。

  再次,作文要能聯會申、有論有策,不可拘泥,不可空談。兩套卷子的作文題不約而同都要求聯系實際,有思想性,不拘泥于材料,說白了就是提倡寫陳述、評論與對策論證一體的“政論文”,而不要一段提出問題,二三四段就大段提出對策。省、市兩卷的作文題又有各自的特點,省級作文有思想性要求,又從文化學者、作家的題詞言論、題詞說起,要求考生有更強的理解、引申和發(fā)散能力,要認識到“歲月失語,惟石能言”的實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沉淀,“石頭”即巖畫、文物、各種物質的和非物質的遺產能夠講出歲月、講出歷史,展現出“文化傳統(tǒng)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溫家寶語),由此聯系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世界趨勢、國家政策,才能達到閱卷要求的思想高度。不可膠著于字面本身,也不可拘泥于材料中已經揭示到的較淺層次,要有較強的文化積累和理論政策儲備與闡釋能力,才可以在文章中縱橫捭闔地議論風生,讓思想的鋒芒銳顯。

  而市地級以下作文題目,可說之處更多。其作答要求呈現出三個重點、亮點:

  第一,用“填空造句”形式補充文章標題,打破了以往根據專家、學者某句有內涵的話展開引申、申發(fā)的命題模式。填空完成標題,需要根據全部材料的主題,選擇一個最為恰當、宏觀與微觀最佳結合的角度補充到題目中,被補充的文句也是本文的主要論述對象,同后文的“大放異彩”共同構成了論題。大放異彩有發(fā)展和弘揚兩層意思,一是變得更強更好,一是變得更為世人所知。由于材料涉及面廣,視野較寬,將論題選定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和弘揚”、“中國特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弘揚”、“漢語文化的發(fā)展和弘揚”、“國家形象的發(fā)展和弘揚”,均是可行的角度。

  第二,作答要求明確提出素材不必拘泥于“給定資料”,要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這就將以往作文命題中的“不拘泥于給定資料”一條要求具體化了,指的素材即論據不限于給定材料的范圍,而論證必須同生活感受相結合,這就對文章擴大論據來源、注重結合社會閱歷工作經驗、個人感悟思考和寫作提出更高要求。顯然,有獨特思考的人,才能感悟更深、聯想更多,寫出更為優(yōu)質的文章。

  第三,題目還要求“切忌空談對策”,顯然是針對言之無物的對策羅列模式的文章而言,這為考生當前做題以及今后備考申論都提出了明確導向:議論文寫作要有實例、有論據、有感受,有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理論儲備,越是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材料結合感悟、內容充實的文章,越能得到閱卷者的青睞,這也是作文題干中強調“內容充實”的用意所在。

  今后考生要寫好國考申論作文,需要注意以往國考考題“理論性高于新聞性”這個特點,例如2011年副省級以上試卷給定資料有關“發(fā)展黃河生態(tài)旅游經濟”的內容,源出黃河文化研究學者昝勝鋒的觀點,2012年市地以下“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關于人類災難的哲學思考”,源出英國哲學家阿蘭?德波頓的學術隨筆《四川大地震的哲學思考》,原始材料均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只有平時閱讀過類似的論文和文章,才能深刻準確地理解給定資料,寫出契合題意的文章。因此,國考考生還應拓寬閱讀范圍,在《新華文摘》、《南風窗》等雜志和《光明日報》、《學習日報》等報刊及其網站上查找、瀏覽涉及公共議題的學術論文、準論文式理論文章,全面掌握相關的信息和觀點,大量占有觀點性、對策性資料,讓自己的頭腦更有深度、知識積累更有厚度,成為一個高于國考測查標準的人,才可能較為輕松地跨過筆試“跨欄跑”的欄頂線。

1 2  下一頁
  相關鏈接:

  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專題

  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預告

  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免費短信提醒

  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分數線預測

文章搜索
在線名師 1 2 3 4
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申論教研室主任,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長期從事公務員...詳細
公務員考試欄目導航
版權聲明:如果公務員考試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公務員考試網內容,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