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匯總
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關系
一、氣與血的關系(重點)
(一)氣為血之帥
1.氣能生血
(1)原理:血液的化生離不開氣作為動力;營氣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2)生理體現(xiàn):氣盛則血充。
(3)病理表現(xiàn):氣虛則血虛。
(4)對治療的指導意義:治療血虛病證時,常常以補氣藥配合補血藥使用(舉例)。
2.氣能行血
(1)含義:血液的運行離不開氣的推動作用(舉例)。
(2)生理體現(xiàn):氣的充盈,而且氣機調(diào)暢,氣行則血行。
(3)病理表現(xiàn):氣虛或氣滯,均可導致血瘀;氣機逆亂,血行也隨之逆亂(舉例)。
(4)對治療的指導意義:治療血行失常的病證,常常分別配合應用補氣、行氣、降氣、升提的藥物(舉例)。
3.氣能攝血
(1)含義: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脈中,離不開氣的固攝作用(舉例)。
(2)生理體現(xiàn):氣旺則血統(tǒng)。
(3)病理表現(xiàn):“氣虛則血逸”(即“氣不攝血”) (舉例)。
(4)對治療的指導意義:治療氣虛出血病證,必須補氣以攝血(舉例)。
總結:氣對于血的生成和運行具有統(tǒng)率作用,故概括地稱之為“氣為血之帥”。
(二)血為氣之母
1.血能養(yǎng)氣
(1)含義:氣的充盛及其功能發(fā)揮離不開血液的濡養(yǎng)。
(2)生理體現(xiàn):血足則氣旺。
(3)病理表現(xiàn):血虛則氣虛。
(4)對治療的指導意義:治療血虛氣少的病證,必須氣血雙補(舉例)。
2.血能載氣
(1)含義及生理體現(xiàn):氣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依賴血的運載而運行全身。
(2)病理表現(xiàn):血虛的病人,也就會出現(xiàn)氣虛病變;氣隨血脫。
(3)對治療的指導意義:治療大出血時,在緊急止血的基礎上,往往多用大劑補氣藥物來益氣固脫(舉例)。
總結:血能養(yǎng)氣、載氣,體現(xiàn)了血對于氣的基礎作用(即血是氣的化生基礎和載體之一),故概括地稱之為“血為氣之母”。
二、氣與津液的關系(以自學為主)
氣與津液的關系十分相似于氣與血的關系,亦可歸納為:氣能生津、氣能行津、氣能攝津、津能生氣和津能載氣等五個方面。
對上述五個方面,應掌握其各自的含義、生理體現(xiàn)、病理表現(xiàn),以及對治療的指導意義。
三、精血津液之間的關系(重點)
(一)精血同源
1.含義:精與血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資生的關系,稱為“精血同源”。
2.生理體現(xiàn)
(1)精與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養(yǎng);
(2)臟腑之精融入血液中,則化為血;血液輸送到臟腑中,也可充養(yǎng)臟腑之精。
3.病理表現(xiàn):衰則同衰(精虧則血虛,血虛則精虧)。
(二)津血同源
1.含義:津液和血來源相同而又可以相互資生、相互轉化的關系,稱為“津血同源”。
2.生理體現(xiàn)
(1)津液與血液都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2)津液進入脈中,與營氣結合,便化生為血液;血液中的津液,與營氣分離而滲出脈外,便化為津液。
因為汗液為津液所化生,而津血同源,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說。
3.病理表現(xiàn):津血互損(舉例)。
4.對治療的指導意義
(1)治療津血互損的病證,應津血互補;
(2)“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四、精氣神之間的關系(略講)
(一)精與氣的關系
1.氣能生精、攝精
2.精能化氣
(二)精、氣與神的關系
1.精、氣化神
2.神馭精、氣
總結:精、氣、神三者之間存在者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可分而不可離,稱為人身之“三寶”。精、氣、神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了“形體是第一性”、“精神活動對形體健康的反作用”的辯證法觀點。
相關推薦:
2014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匯總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