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腸腺病毒胃腸炎
腸腺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重要病原體。屬于普通腺病毒的40、41血清型,外形與普通腺病毒相同,為直徑70~80nm的雙鏈DNA病毒,主要侵犯嬰幼兒,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播,也可經糞—口途徑及呼吸道傳播。
本病無明顯季節(jié)性,夏秋季略多?沙时┌l(fā)流行。臨床表現為較重的腹瀉,稀水樣便,每日3~30次不等。常有呼吸道癥狀。如咽炎、鼻炎、咳嗽等,發(fā)熱及嘔吐較輕,可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征。病程8~12天。
多數患兒病后5~7個月內對蔗糖不耐受,并可伴有吸收不良。診斷根據免疫電鏡檢測糞便中腸腺病毒顆粒或用免疫熒光法等檢測糞便中腸腺病毒抗原。
(二)星狀病毒胃腸炎
星狀病毒為一種直徑28~30nm的球形病毒顆粒,表面有5~6個星芒狀突起。在健康成人、兒童及嬰幼兒糞便均可查見此種病毒。
目前認為當星狀病毒在腸道內大量繁殖時引起胃腸炎。本病無明顯季節(jié)性,一般為散發(fā)性,但也可呈暴發(fā)流行,無癥狀而攜帶病毒的乳兒可引起托兒所哺乳班幼兒胃腸炎的暴發(fā)流行。
發(fā)病以嬰兒為多,臨床表現類似于輪狀病毒胃腸炎,但癥狀較輕。
診斷主要根據大便接種人胚腎細胞培養(yǎng)后免疫電鏡或免疫熒光檢查結果。
(三)腸道病毒胃腸炎
腸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刹《竞托滦湍c道病毒共71個血清型。腸道病毒胃腸炎并不多見,主要由埃可病毒2,3,6~9,11~14,18~20,22~24型及柯薩奇病毒A組4型、B組3、4型引起。
冬夏季均可發(fā)生。嬰幼兒易感,并可在產嬰室、托兒所及家庭內引起流行。主要通過日常生活接觸經口感染。臨床表現為乏力、畏寒、低熱、腹瀉稀水便,混有少量粘液,無膿血,日排便在10次以內。
嘔吐較頻,有時可伴有腹痛及肌肉疼痛。通常于發(fā)病后24小時左右癥狀好轉。確定診斷應根據病毒分離及血清學檢查。
(四)冠狀病毒胃腸炎
冠狀病毒為球形RNA病毒,直徑120~230nm.病毒顆粒表面圍有花瓣樣突起。
本病毒廣泛存在于鳥類及哺乳類動物,在非細菌性胃腸炎患者糞便中亦發(fā)現了一種冠狀病毒樣顆粒。成人及小兒均可罹患本病,臨床表現為慢性持續(xù)性腹瀉及吸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