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7年臨床助理醫(yī)師《病理學》備考章節(jié)筆記匯總
第二節(jié) 出 血
出血(hemorrhage):血液從血管腔到體外、體腔或組織間隙的過程。
病理性出血按照血液逸出的機制可分為以下兩種:
一、破裂性出血:由心臟和血管破裂所致。
二、漏出性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所致。
1、原因:血管壁損害、血小板減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礙、凝血因子缺乏。
2、病變及后果:出現(xiàn)體腔積血、血凝塊、血腫形成。早期呈鮮紅色,后期因紅細胞降解形成含鐵血黃素,而呈棕黃色。出血對機體的影響取決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
第三節(jié) 栓塞(embolism)
一、定義:循環(huán)血液中出現(xiàn)不溶于血的物質,隨血液阻塞相應大小的血管腔的過程。這種異常物質稱為栓子(embolus)。
二、栓子的種類:
1、血栓栓子:最多見。
2、氣體栓子
3、脂肪栓子
4、羊水栓子
5、瘤栓
6、生物性栓子:菌栓,寄生蟲栓子。
三、栓子運行途徑:
1、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及其分支栓塞
2、左心、主動脈→全身動脈及其分支栓塞
3、門靜脈系統(tǒng)的栓子可致肝內門靜脈分支栓塞
4、交叉性栓塞:常見于先心病時的房間隔或室間隔缺損,栓子經缺損從壓力高一側到壓力低一側。
5、逆行性栓塞:下腔靜脈內的栓子,在胸、腹腔內壓力驟增時,可能逆血流方向運行,栓塞下腔靜脈所屬分支。
四、分類及后果:
1、血栓栓塞:
(1)肺動脈及其分支栓塞:大多來源于下肢靜脈。
肺動脈栓塞引起猝死的機制:
肺動脈主干或大分支阻塞 肺動脈內阻力急劇↑ 急性右心衰竭;
肺缺血缺氧,左心回心血量減少 冠狀動脈灌注不足 心肌缺血;
肺栓塞刺激迷走神經 通過神經反射引起肺動脈、冠狀動脈、支氣管動脈、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血栓栓子內血小板釋放5-HT,TXA2 引起肺血管痙攣。
(2)體循環(huán)動脈栓塞:大多來自左心,少數(shù)來自動脈。栓塞的主要部位是下肢、腦、腸、腎和脾。
2、氣體栓塞:
(1)空氣栓塞(air embolism):多發(fā)生于靜脈破裂后,尤在靜脈內呈負壓的部位。例如,頭頸部手術,正壓靜脈輸液,人工氣胸,分娩,流產。
(2)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深潛水或沉箱作業(yè)者迅速浮出水面或航空者由地面迅速升入高空時發(fā)生。又稱沉箱病,或潛水員病。
主要是氮氣栓塞�?稍斐善は職饽[、關節(jié)和肌肉疼痛、股骨頭、頸骨和髂骨的無菌性壞死,四肢、腸道等末梢血管阻塞引起痙攣性疼痛。
3、脂肪栓塞:見于長骨骨折、嚴重脂肪組織挫傷或脂肪肝擠壓傷時。
4、羊水栓塞:分娩過程中子宮強烈收縮,致羊水壓入破裂的子宮壁靜脈竇內,進入肺循環(huán),造成栓塞。
羊水栓塞引起猝死的機制:
羊水中胎兒代謝產物入血引起過敏反應
羊水栓子阻塞肺動脈及羊水內含有血管活性物質引起反射性血管痙攣。
羊水具有凝血致活酶的作用,引起DIC。
5、其他栓塞:腫瘤細胞脫落形成的瘤栓可致轉移瘤,寄生蟲及其蟲卵、異物等也可成為栓子。
執(zhí)業(yè)醫(yī)師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