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臨床助理醫(yī)師綜合筆試沖刺復習資料匯總
肛管直腸瘺的治療
肛瘺不能自愈。不治療會反復發(fā)作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因此必須手術治療。治療原則是將瘺管切開,形成敞開的創(chuàng)面,促使愈合。手術方式很多,手術應根據內口位置的高低、瘺管與肛門括約肌的關系來選擇。手術的關鍵是盡量減少肛門括約肌的損傷,防止肛門失禁,同時避免肛瘺的復發(fā)。
1.瘺管切開術
是將瘺管全部切開開放,靠肉芽組織生長使傷口愈合的方法。適用于低位肛瘺,因瘺管在外括約肌深部以下,切開后只損傷外括約肌皮下部和淺部,不會出現(xiàn)術后肛門失禁。
2.掛線療法
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蝕作用的藥線的機械性壓迫作用,緩慢切開肛瘺的方法。此法還具有操作簡單、出血少、換藥方便,在橡皮筋脫落前不會發(fā)生皮膚切口黏合等優(yōu)點。
3.肛瘺切除術
切開瘺管并將瘺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組織,創(chuàng)面不予縫合;若創(chuàng)面較大,可部分縫合,部分敞開,填入油紗布,使創(chuàng)面由底向外生長至愈合。適用于低位單純性肛瘺。
肛瘺分型分期
肛瘺的分類方法很多,簡單介紹下面兩種:
1.按瘺管位置高低分類
(1)低位肛瘺:瘺管位于外括約肌深部以下。可分為低位單純性肛瘺(只有1個瘺管)和低位復雜性肛瘺(有多個瘺口和瘺管)。
(2)高位肛瘺:瘺管位于外括約肌深部以上。可分為高位單純性肛瘺(只有1個瘺管)和高位復雜性肛瘺(有多個瘺口和瘺管)。此種分類方法,臨床較為常用。
2.按瘺管與括約肌的關系分類
(1)肛管括約肌間型:約占肛瘺的70%,多因肛管周圍膿腫引起。瘺管位于內外括約肌之間,內口在齒狀線附近,外口大多在肛緣附近,為低位肛瘺。
(2)經肛管括約肌型:約占25%,多因坐骨肛管間隙膿腫引起,可為低位或高位肛瘺。瘺管穿過外括約肌、坐骨直腸間隙,開口于肛周皮膚上。
(3)肛管括約肌上型:為高位肛瘺,較為少見,約占4%,瘺管在括約肌間向上延伸,越過恥骨直腸肌,向下經坐骨直腸間隙穿透肛周皮膚。
(4)肛管括約肌外型:最少見,僅占1%.多為骨盆直腸間隙膿腫合并坐骨肛管間隙膿腫的后果。瘺管自會陰部皮膚向上經坐骨直腸間隙和肛提肌,然后穿入盆腔或直腸。這類肛瘺常因外傷、腸道惡性腫瘤、Crohn病引起,治療較為困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