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之氣,就生命形成而論,“生之來謂之精”,有了精才能形成不斷發(fā)生升降出入的氣化作用的機體,則精在氣先,氣由精化。其中,先天之精可化為先天之氣;后天之精所化之氣與肺吸人的自然界的清氣相合而為后天之氣。先天之氣與后天之氣相合而為人體一身之氣。
人體的氣,源于先天之精氣和后天攝取的水谷精氣與自然界的清氣,通過肺、脾胃和腎等臟腑生理活動作用而生成。
(一)氣的來源
構(gòu)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氣,其來源有二。
1.先天之精氣:這種精氣先身而生,是生命的基本物質(zhì),稟受于父母,故稱之為先天之精!吧畞碇^之精”(《靈樞·本神》)。人始生,先成精,沒有精氣就沒有生命。這種先天之精,是構(gòu)成胚胎的原始物質(zhì)。人之始生,以母為基,以父為榍,父母之精氣相合,形成了胎。所謂“方其始生,賴母以為之基,坤道成物也;賴父以為之梔,陽氣以為捍衛(wèi)也”(《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注證發(fā)微》)。先天之精是構(gòu)成生命和形體的物質(zhì)基礎,精化為氣,先天之精化為后天之氣,形成有生命的機體,所以先天之氣是人體之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2.后天之精氣:后天之精包括飲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氣。因為這類精氣是出生之后,從后天獲得的,故稱后天之精。氣由精化,后天之精化而為后天之氣。呼吸之清氣:通過人體本能的呼吸運動所吸人的自然界的新鮮空氣,又稱清氣、天氣、呼吸之氣。“喉主天氣”(《素問·太陰陽明論》),“天氣通于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人體賴呼吸運動,使體內(nèi)的氣體在肺內(nèi)不斷交換,實行吐故納新,參與人體氣的生成。故曰:“天食人以五氣,五氣人鼻,由喉而藏于心肺,以達五臟”(《類經(jīng)·氣味類》)。
水谷之精氣,又稱谷氣、水谷精微,是飲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胃為水谷之海,人攝取飲食物之后,經(jīng)過胃的腐熟,脾的運化,將飲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化生為能被人體利用的水谷精微,輸布于全身,滋養(yǎng)臟腑,化生氣血,成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zhì)基礎。故曰:“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脾胃論·脾胃虛傳變論》),“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素問·平人氣象論》)。如初生嬰兒,一日不食則饑,七日不食則腸胃枯竭而死,可見人類一有此身,必資谷氣人胃,灑陳于六腑,和調(diào)于五臟,以生氣血,而人資之以為生。
人自有生以后,無非天地之為用。非水谷,無以成形體之壯;非呼吸,無以行臟腑之氣。所以說:“人一離腹時,便有此呼吸,……平人絕谷,七日而死者,以水谷俱盡,臟腑無所充養(yǎng)受氣也。然必待七日而死,未若呼吸絕而即死之速也”(《醫(yī)旨緒余·原呼吸》)。
(二)生成過程
人體的氣,從其本源看,是由先天之精氣、水谷之精氣和自然界的清氣三者相結(jié)合而成的。氣的生成有賴于全身各臟腑組織的綜合作用,其中與肺、脾胃和腎等臟腑的關系尤為密切。
1.肺為氣之主:肺為體內(nèi)外之氣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nèi)的濁氣,實現(xiàn)體內(nèi)外之氣的交換。通過不斷的呼濁吸清,保證了自然界的清氣源源不斷地進人體內(nèi),參與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肺在氣的生成過程中主要生成宗氣。人體通過肺的呼吸運動,把自然界的清氣吸人于肺,與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氣,在肺內(nèi)結(jié)合而積于胸中的上氣海(膻中),形成人體的宗氣。“夫合先后(指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作者注)而言,即大氣之積于胸中,司呼吸,通內(nèi)外,周流一身,頃刻無間之宗氣者是也”(《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
宗氣走息道以行呼吸,貫心脈而行氣血,通達內(nèi)外,周流一身,以維持臟腑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又促進了全身之氣的生成。肺司呼吸,“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類經(jīng)圖翼·經(jīng)絡》)。宗氣賴肺呼吸清氣而生,待其生成之后,則積于胸中,走息道而行呼吸。肺通過呼吸,排出濁氣,攝取清氣,生成宗氣,以參與一身之氣的生成。呼吸微徐,氣度以行,“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吸脈亦再動,氣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靈樞·五十營》)。
呼吸精氣,則能壽蔽天地。肺借呼吸吸入自然之清氣,為一身之氣提供物質(zhì)基礎,賴化生宗氣進而化生一身之氣。肺之呼吸是氣的生成的根本保證,故曰“諸氣皆生于肺”,“肺主氣,氣調(diào)則營衛(wèi)臟腑無所不治”(《類經(jīng)·臟象類》)。肺為呼吸橐箭,虛如蜂窠,吸之則滿,呼之則虛,受臟腑上朝之清氣,稟清肅之體,性主乎降!叭松碇畾,稟命于肺。肺氣清肅,則周身之氣莫不服從而順行”(《醫(yī)門法律·肺癰肺痿門》)。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人體是一個不斷發(fā)生著升降出人的氣化作用的機體!吧嫡,里氣與里氣相回旋之道也;出入者,里氣與外氣相交接之道也”(《讀醫(yī)隨筆·升降出入論》)。而肺則集升降出入于一身,呼則升且出,吸則降且人!胺沃缓粑孕信K腑之氣”(《醫(yī)易一理》),從而維持全身氣機的動態(tài)平衡。故曰:“氣……周流一身,循環(huán)無端,出入升降,繼而有常……總統(tǒng)于肺氣”(《金匱鉤玄·附錄》)。總之,肺臟通過呼吸運動,吐故納新,吸清呼濁,化生宗氣,進而生成一身之氣,并總統(tǒng)一身之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從而保證了氣之生生不息。故有“肺主一身之氣”(《醫(yī)門法律·明胸中大氣之法》),“肺為氣之主”(《醫(yī)述》引《仁齋直指方》)之說。
2.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生化精氣。脾升胃降,納運相得,將飲食化生為水谷精氣,靠脾之轉(zhuǎn)輸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氣上輸于肺,再由肺通過經(jīng)脈而布散全身,以營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脾胃為后天之本,在氣的生成過程中,脾胃的腐熟運化功能尤為重要。“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拔杆臼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無病也”(《明醫(yī)雜著》)。脾升胃降,納運相得,才能將飲食化生為水谷精氣。因為人在出生之后,依賴食物的營養(yǎng)以維持生命活動。而機體從飲食物中攝取營養(yǎng)物質(zhì)又依賴于脾胃的受納和運化功能。飲食人胃,經(jīng)過胃之受納和腐熟,進行初步消化,通過幽門下移于小腸,靠脾的磨谷消食作用,將水谷化生為水谷精微——水谷之精氣,并靠脾之轉(zhuǎn)輸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微上輸于肺,再由肺注人心脈,通過經(jīng)脈布散到全身,以營養(yǎng)五臟六腑,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所以李中梓說:“嬰兒既生,一日不再食則饑,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經(jīng)云:安谷則昌,絕谷則亡!笟庖粩。偎庪y施。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于胃,灑陳于六腑而氣至,和調(diào)于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醫(y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脾為后天本論》)。脾為五臟之軸,胃為六腑之首,脾胃合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氣的生成過程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脾胃在氣的生成過程中,不僅化生水谷精氣,提供物質(zhì)基礎,參與宗氣的生成,而且又能滋養(yǎng)先天之精氣。
3.腎為生氣之源:腎有貯藏精氣的作用,腎的精氣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腎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構(gòu)成人體的原始物質(zhì),為生命的基礎。后天之精,又稱五臟六腑之精,來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溉五臟六腑。實際上,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在腎臟中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故曰:“先天之氣在腎,是父母之所賦;后天之氣在脾,是水谷所化。先天之氣為氣之體,體主靜,故子在胞中,賴母息以養(yǎng)生氣,則神藏而機靜。后天之氣為氣之用,用主動,故育形之后,資水谷以奉生身,則神發(fā)而運動。天人合德,二氣互用,故后天之氣得先天之氣,則生生而不息;先天之氣得后天之氣,始化化而不窮也”(《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梢,腎精的盛衰,除先天條件外,和后天之精的充盛與否也有密切關系。腎臟對精氣,一方面不斷地貯藏,另一方面又不斷地供給,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已。所以說:“腎者,主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是精藏于腎而又非生于腎也。五臟六腑之精,腎藏而司其輸泄,輸泄以時,則五臟六腑之精相續(xù)不絕”(《醫(yī)述》引《怡堂散記》)。腎所藏的先天之精氣充盛,不僅給全身之氣的生成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而且還能促進后天之精的生成,使五臟六腑有所稟受而氣不絕。所以說:“父母構(gòu)精時,一點真陽,先身而生,藏于兩腎之中,而一身之元氣由之以生,故謂生氣之原”(《醫(yī)門法律·先哲格言》)。
總之,氣的生成,一者靠腎中精氣、水谷精氣和自然界清氣供應充足;二者靠肺、脾胃、腎三臟功能的正常。其中以脾肺更為重要。故臨證所謂補氣,主要是補脾肺兩臟之氣。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