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病因繁多,分類標準不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分類法:
一、根據(jù)心臟的受損部位分類
(一)左心衰竭主要是左心室搏出功能障礙,多見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病、主動脈瓣狹窄或關(guān)閉不全、二尖瓣關(guān)閉不全等。機體的病理變化是由心輸出量減少以及肺部淤血、水腫所引起。
(二)右心衰竭主要是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礙,見于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動脈瓣的疾病,并常繼發(fā)于左心衰竭。此時心輸出量減少,體循環(huán)淤血,靜脈壓增高,常伴有下肢水腫,嚴重時可發(fā)生全身性水腫。
(三)全心衷竭左、右心都發(fā)生衰竭稱為全心衰竭,見于:①持久的左心衰竭可使右心負荷長期加重而導致右心衰竭;②心肌炎、心肌病等病變?nèi)绨l(fā)生于全心、亦可引起全心衰竭。
二、根據(jù)發(fā)病的速度分類
(一)急性心力衰竭發(fā)病急驟。心輸出量急劇減少,機體來不及充分發(fā)揮代償作用。常可伴有心源性休克。常見原因為急性心肌硬死,嚴重的心肌炎等。
(二)慢性心力衰竭較常見,病人長期處于一種持續(xù)的心力衰竭狀態(tài),并伴有靜脈淤血和水腫。常見原因為心臟瓣膜病、高血壓病、肺動脈高壓等。
三、根據(jù)心力衰竭時心輸出量的高低分類
(一)低心輸出量性心力衰竭 常見于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此種病人在基礎(chǔ)狀態(tài)下心輸出量就低于正常。
(二)高輸出量性心力衰竭 繼發(fā)于代謝增高或心臟后負荷降低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癥、貧血、維生素B1缺乏病(腳氣病)和動靜脈瘺等。在此種情況下,由于循環(huán)血量增多或循環(huán)速度加快,心室前負荷增加,心輸出量代償性地增高,心臟必須作更多的功。但心肌的能量供給卻不足,故容易導致心力衰竭。發(fā)生心力衰竭時心輸出量比心力衰竭以前有所降低,但可稍高于正常水平。然而,由于組織需氧量增高、外周血管擴張、動靜脈短路等原因,這些病人的心輸出量雖可比正常水平稍高。但組織的供氧量仍然不足。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